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沙湾里“淘金”忙

宝玉是出色的越野赛车手。呼日乐巴特尔 孟根嘎日迪 摄
  □本报记者  蔡冬梅  郭洪申  徐跃

  金泉  刘玉涵  

  见习记者  薛一群

  通辽市库伦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西南部,这里有一个地方叫银沙湾,沙子色白、细腻,远远看去,就像一条银色的哈达飘落在塔敏查干沙漠里,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汽车越野爱好者前来冲浪探险,感受沙漠风情。

  走进距离银沙湾景区约5公里的道老都嘎查,一处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农家大院格外醒目,院内建有几十间独立的停车库,院子中央的房屋挂着民宿招牌,屋内的家居装饰采用了轮胎造型,十分别致。

  农家大院主人宝玉在当地可是个名人。2009年,银沙湾旅游景区项目正式启动,毗邻景区的道老都嘎查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大部分村民们却认为,嘎查耕地面积很大,青贮玉米、秸秆资源也够用,继续从事传统养牛业就行了,对发展旅游并不感兴趣。

  为了说服乡亲们,时任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宝玉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走访,摆道理、讲利好,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去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全嘎查村民全票通过,完成了道老都嘎查艰难的土地流转工作。

  2012年,银沙湾旅游区正式开放,当年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游客超过10万人次。依托火爆的沙漠游,宝玉带头开办了当地第一个农家乐,生意日渐兴旺。在他的带动下,道老都嘎查村民积极参与到沙漠旅游产业中来,农家乐、牧家乐纷纷涌现,沙漠里“淘金”,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宝玉感慨地说:“过去想扩大养殖规模,往往只能通过高额借贷,或者外出打工积攒资金。现在有了旅游业收入,许多村民都是一边开农家乐挣钱,一边扩大养殖规模。”旅游业与种养业融合发展的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帮助更多人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走上了致富路。

  景区发展之初,周边配套设施及服务还不完善,许多自驾游的旅客找不到场地停车。经营民宿的宝玉看着露天停放的越野赛车被阳光暴晒,心疼的同时也嗅到了商机:“我那时就有了盖车库的想法,第一批计划盖40个,还没盖完就被得到消息的朋友们预订一空。”说着宝玉笑了起来。随后几年里,他又陆续盖了20个车库。除了租车库,还提供洗车、换胎、修理、维护等服务,“车库、民宿,加上养牛和种植,一年能挣50多万元。”

  常年与越野车打交道,不但鼓了宝玉的钱袋子,也让他成为沙漠中如履平地的赛车高手。院子里一辆军绿色的敞篷越野车就属于宝玉,他闲暇时会驾车畅游银沙湾,有时也会充当向导。

  “有一次,几个游客玩得忘记了时间,他们想返回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在沙漠里迷了路。”宝玉回忆,当时由于天气原因信号不佳,当地的专业救援队无法与游客取得联络,宝玉灵机一动,把越野车开到最高的沙峰上,打开了车辆的大灯,将游客引至沙峰,成功救援。

  近年来,库伦旗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加大对银沙湾景区建设力度,重点打造沙漠休闲观光、沙地极限越野、文化展示等功能,充分彰显当地特有的沙漠、水域、草原等自然生态优势。通过举办全国越野车王争霸赛、中国北方自驾游发展高峰论坛、内蒙古自驾游那达慕大会等大型活动,银沙湾旅游区成为了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的重要支点。

  依托银沙湾旅游区的快速发展,道老都嘎查建设了旅游服务中心,汽车旅馆、农家乐、特色小饰品店遍地开花。去年,道老都嘎查被选为了“乡村振兴示范点”,嘎查周边嘎海山水库、通用机场等项目的启动,将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辽宁的游客张宇鑫说:“几年前我和家人来银沙湾旅游过,印象很好,现在正好放暑假,我就带来几个大学同学故地重游,这里的沙漠风光让人印象深刻。”

  宝玉,这个曾经的勤劳致富的种养大户、小有名气的牛业经纪人、玩转沙漠赛车的行家里手、当地农家游的先行者、多年的嘎查党支部书记……如今,他被乡亲们视为奔向小康的带头人。宝玉的多重身份正是当代新型农牧民的写照,也让我们看到了道老都人迈入小康生活的新面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地方盟市
   第05版:特刊
   第06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7版:出彩
   第08版:观察·乌海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加快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 自治区农牧厅
幸福的红色家园
“盛世中华 红心向党” 军旅书画呼和浩特巡展开展
我区向两盟市紧急调运救灾物资
自治区宣讲团在呼伦贝尔市宣讲
自治区体育局内蒙古日报社等单位联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
上半年全区主要食品价格涨跌互现
自治区宣讲团走进鄂尔多斯市宣讲
银沙湾里“淘金”忙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加快推动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
内蒙古种业协同创新联盟(中心)成立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