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大学生掉进“付费实习”坑

  □潘铎印

  随着暑期来临,很多大学生开始了实习的行程。但社会上的一些“实习”乱象,值得关注。据媒体报道,“付费实习”“天价实习”存在损害学生利益的风险。

  在人们以往的认知里,大学生可以通过实习赚一笔零花钱,一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甚至可以靠实习为下一学期攒下学费和生活费。但一段时间以来,“付费实习”“天价实习”等屡屡成为网络热点。在就业竞争压力之下,有些大学生甚至不惜花费高额费用,只为获取一份亮眼的实习经历。

  实习,是当前大多数大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在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直接的办法。据调查数据显示,76.29%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是就业中最令人困扰的事情。一些互联网“大厂”、投行、券商、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公司的实习机会,则被认为是能够得到“好工作”的敲门砖,备受大学生追捧。

  正是学生们对某些特定公司、特定岗位的实习需求,给了一些中介机构高价“卖”实习岗位的机会。这些中介机构根据实习单位、学校专业背景、个人需求等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价格在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

  一些中介机构围绕大学生想去“大厂”、大机构实习的需求,编织出有偿实习“暗网”,声称付费数万元后,便可“全部免面试,包过”者有之;远程“打杂”,虚耗时间,与公司和实习导师的联系极为微弱者有之;构建假导师、假项目、假机构等彻头彻尾“假实习”者有之。愈演愈烈的“付费实习”市场乱象,危害了学生的权益,影响了企业选人用人秩序,扰乱了市场法则,腐蚀了职场生态,带坏了社会风气,亟须整治和规范。

  避免大学生掉进“付费实习”的坑,教育、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协调联合,加大对相关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对扰乱大学生实习秩序、向学生收取费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对其中涉及违法犯罪的运作、涉嫌虚假宣传和欺骗欺诈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破除“付费实习”的灰色产业链;要维护好学生的利益,将在实习问题上踩线的企业纳入黑名单。高校应切实担负起组织实习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实习内容,统一计划组织开展集中实习,对分散实习的学生,要严格做好实习基地条件、实习内容的审核,加强对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实习质量。

  寻找实习岗位的过程是信息收集、筛选的过程,是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进行提前考核的途径。广大大学生要认真辨析相关信息,理性看待实习机会,才能获得“实习”的真正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乡村振兴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云上103
弘扬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
乡音传党史 宣讲入民心
■辣语
健康学校
让孩子放下手机 拥抱精彩世界
莫让大学生掉进“付费实习”坑
守住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