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 包荭
清晨,30岁的郝福保穿梭在葡萄架间,将一串串成熟的葡萄剪下,无暇顾及从脸颊滚落的汗水。“昨天有人订了200斤葡萄,一会儿就要来取。这单葡萄还没剪完,那单又预定上了。”郝福保说。
不远处的黄河岸边,一个个鱼塘错落有致,水鸟盘旋上空发出声声鸣叫,一把鱼食洒下,小鱼小虾密密麻麻探出头来争抢食物。再过十来天,南美白对虾等稀罕品种就要上市,在黄河边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们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游客大军。
初秋时节,历史悠久的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郝家窑村,绿意盈盈、瓜果飘香,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郝家窑村,因黄河而起。
清乾隆年间,山西的郝氏兄弟走西口来到托克托县,见黄河岸畔水土丰腴、草木欣荣,便在这里安了家,郝家窑因此得名。
滚滚黄河由西而来,流经托克托县境内,折南入晋陕峡谷而去。这里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处,郝家窑就在黄河东岸。
郝家窑种葡萄的历史和村庄一样悠久。面朝黄河背靠山梁,独特的小气候使这一带葡萄皮薄、水分大、甜度高。好吃的托县葡萄闻名遐迩。
郝家窑村,因黄河而兴。
每年一入秋,郝家窑的葡萄就供不应求,价格最高的时候能卖到18元一斤。可在郝福保的记忆里,葡萄并不是一直这么值钱。“曾经,五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每到开学,父母都为我们姐弟的学费发愁。”郝福保回忆。
门前是河滩。黄河水落,河滩地现,庄稼长势良好;黄河水涨,则地少粮不足。
房后是土坡。2万多亩的黄土坡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种啥啥不成。
一刮风,黄土漫天,一下大雨,大家就睡不着觉,担心从土坡倾泻而下的洪水将葡萄苗连根冲起。
郝家窑村曾为摆脱贫困面貌不断“探路”。“靠水吃水,1990年左右村里挖了1万亩鱼池发展黄河鲤鱼养殖,可因为环境不好、交通不便、游客稀少,销售跟不上,鱼池最终废弃。”郝福保的三爷爷郝长青直叹气。
那个时候,郝家窑村民有两个梦:一个是绿色梦,希望生态环境好起来;一个是致富梦,家家户户能增加收入过上好日子。
转机终于来了!“要想发展,必须首先把生态搞上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植被恢复等项目工程陆续实施,郝家窑村搭乘着政策的春风,生态开始好转起来。
2010年,依托黄河和库布其沙漠而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神泉生态旅游景区开门迎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村里抓住机遇打机电井、硬化道路、挖标准鱼池、为村民统一架设葡萄架,曾经废弃的鱼塘又被利用起来,这个黄河边的小村庄开始一点点变了模样。
“2011年我考上大学,每回来一次,家乡都有不一样的变化。老乡们住进了新房子,村里建起了新厕所,路灯亮了、垃圾箱有了。”郝福保感叹。
郝家窑村,因黄河而富。
生态环境改善,重在久久为功。
近年来,托县实行了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划定了3.3公里沿黄生态保护区,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严格执行24小时入黄水质监管;建设起沿黄生态廊道,沿黄公路两边一排排防护林拔地而起,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满了葡萄和果树;屋后的黄土坡变成了水上乐园、观光生态园和绿博园,漫山的果树春天遍野花海,秋天硕果累累……
好生态、好环境,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开启了郝家窑人的好日子。
2015年,在外打工的郝福保果断回到家乡,扩大葡萄种植面积,跟父母一起开起了农家乐,多的时候年收入能达到七八十万。“以前家家户户种三五棵葡萄自己吃,现在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是葡萄。曾经卖不出去的葡萄现在种多少都不愁卖。”他笑呵呵地说。
“十几年前我们来过郝家窑,那时候路边零星有几个小鱼塘,鱼塘边上支起三四个简陋的铁皮棚。来了游客,铁皮棚里一坐,一锅黄河鱼就是最好的招待。现在路两边全是装修精致的农家乐,随便走进一家,黄河鲤鱼、炖笨鸡、油炸糕,那叫一个香!”从呼和浩特市区来的游客刘三格说。
“目前,全村有2500多亩葡萄,65家农家乐,近3000亩鱼塘,人均年收入达到2.6万元。”郝家窑村党支部书记郝争平介绍。
依枕着黄河,走过几百年历史的郝家窑村渐入发展佳境;依枕着黄河,郝家窑人多年美梦今已圆。这个黄河岸边的小村庄,正随着奔涌的黄河水,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