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靳浩阔 孛儿只斤安歌
“我一辈子从医,走了以后也要为医学事业做点贡献,器官如果有用就捐给需要的人,遗体可以用于医学解剖。”
这是内蒙古军区呼和浩特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原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副院长苏逸民的遗愿。
7月7日13时,苏逸民在医院静静走完了生命最后一程,享年92岁。两天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将其遗体无偿捐献给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用于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研究。
“爸爸的心愿终于达成了,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挚爱的医学事业。我觉得我父母真的很伟大,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谈起父母,苏颖哽咽道。
苏颖的母亲吴玉珍是自治区直属离退休人员工作办公室离休干部,2016年新年前夕离世后,家人按照她的遗愿,将遗体无偿捐献给了内蒙古医科大学。
长期以来,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传统观念和“入土为安”丧葬习俗的影响,遗体器官捐献很难让大众普遍接受。苏逸民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深知遗体稀缺一直是制约医学教学和临床研究的重要因素。苏逸民夫妇和家人商量决定,自己去世后,把遗体捐献给内蒙古医科大学,为自治区的医疗事业作贡献。
“我是一名军医,更是一名党员,没有党和军队,哪有我现在的生活!”“我们都能想开,你有啥想不开的呢?买一块墓地又能怎样呢?”父亲的话,苏颖至今记忆犹新。
在父母的带动和影响下,苏颖和爱人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2011年,苏颖和爱人、父母一起在《呼和浩特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了字。
在苏颖看来,这是一种家风的传承,也是个人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捐献遗体这件事,总要有人去做。”苏颖说,“我个人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遗体捐献。”
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家庭,以特殊的方式奉献自己,传递爱心,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赤诚初心。
苏逸民走了,但他的事迹还在广泛传扬着,他的精神正鼓舞着越来越多的人,“向苏逸民致敬、向老党员学习”主题实践活动在军区持续开展。第一干休所政治委员赵玺儒说:“苏院长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份沉甸甸的‘生命的礼物’值得我们铭记,更激励我们继志前行、许党报国,扎根北疆、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