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本报记者  及庆玲  张劲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通过水肥一体化、顶凌播种、适时收获、机械化作业等技术集成,示范区饲草产量较地方栽培技术增产50%以上,其中饲用燕麦复种、饲用谷子高产栽培技术的青干草产量达到每亩1吨以上;放牧用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生态修复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等生态修复饲草生态化栽培技术由牧草品种选择搭配、保护性播种、经纬播种、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技术优化集成。其中放牧用人工草地建成后第二年开始可以适度放牧利用,减去了收获的人工、机械费用,从而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可以用于限时放牧,解决部分家畜的饲草料来源。饲草高效生态化栽培技术实现了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为区域饲草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应用前景广阔。”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牧草栽培研究团队负责人白春利说。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牧草栽培研究团队处获悉,团队研究的饲草高效生态化栽培技术成果转化良好,为区域饲草产业提供了科技支撑。

  2010年,团队开始研究这个项目,主要包括适用于农牧交错区、退耕地、畜牧业养殖核心区的高效饲草栽培技术和适用于牧区的生态修复饲草生态化栽培技术。其中,高效饲草栽培技术包括饲用燕麦复种技术、饲用谷子高效栽培技术、饲用燕麦和草木樨混播栽培技术以及青贮玉米节水栽培技术等;生态修复饲草生态化栽培技术包括草木樨旱作栽培技术、放牧用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技术以及生态修复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白春利介绍,这项研究以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针对人工种草存在的品种选择、技术缺乏、人工牧草与天然牧草营养搭配不合理等问题,选择适宜的优良牧草品种,并对牧草栽培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技术进行优化组装。综合考虑经济、政策、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展示,建立人工草地建植科技支撑技术服务体系,保障生态安全,提高饲草地生产力。

  牧草栽培团队在区域牧草产业开展了部分示范工作,得到有关政府、经营主体的认可。目前,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包头市达茂旗、锡林浩特市西乌旗等地累计示范牧草栽培面积10000余亩,平均增产30%—50%,平均每亩增效300元—600元。

  我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任务重、难点多,需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牧草栽培团队将运用科学技术解决牧草产业存在的难点,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观察·乌海
   第08版:读图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科技
要闻一览
科技创新助推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只要晚睡 就一定不健康吗?
打卡太空展
小小讲解员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