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安
藏品:鎏金凤鸟铜锺。
年代:西汉。
质地:铜。
规格:高78厘米,重20.13千克。
特点: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鎏金凤鸟铜锺是国内现存西汉最大的铜锺,不仅造型精美,而且出土时锺内仍存26公斤米酒,是见证中国最早米酒的容器。
渊源:“处暑高粱白露谷”,白露时节,稻熟谷香,江浙一带民间有酿酒习俗,既用以待客,也可自家享用,还可售卖。略带甜味的米酒,让水汽见浓的白露有了清香、有了醉意,于是这酒称作白露米酒。
整个铜锺通体鎏金,虽经千年,器身部分金衣褪却、遍留金斑,但仍不失其光彩。铜锺分为锺体和盖子两部分,为子母扣设计,顶盖上铸有一只昂首翘尾、口含铜珠的朱雀,造型挺拔灵秀,栩栩如生。铜锺腹部两侧装饰着2个兽面铺首,外壁由上到下是环绕一周的3条凸起横纹,肩部和腹部均饰有凸起箍纹,看起来非常精美。
鎏金凤鸟铜锺除了造型独特、精美好看之外,还在于其制作工艺水平。设计的子母扣盖子严丝无缝,中间还刷了一层生漆密封。这种特殊的封口方式,让锺内存放的米酒存经2000多年,仍然芳香扑鼻,酒精含量达0.01%。锺的外表采用传统鎏金工艺上色,不同于现代的镀金技术,其制作方法首先是将金与银混合熔化成金汞剂,然后涂于铜器表面,再经温烤,使得汞蒸发,金色便牢固地吸附在铜器表面,再加以打磨即成,华贵璀璨,经久不衰。
点评:鎏金凤鸟铜锺不仅为我们展示了迄今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古酒,更让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洞悉了古人的聪慧与高超技艺。
藏所:西安博物院。
醇厚浓郁白露茶
□马小江
藏品:黄紫釉双系壶。
年代:宋代。
质地:瓷。
规格:高17.1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7.1厘米。
特点:壶直口,无颈,长圆腹,浅圈足,一侧置曲状流,相对称一侧为短柄,肩部饰双系。壶体外腹上部施黄釉,中间施紫釉,釉面饰浅黄色交叉状复线纹共四组,下腹部及足部露紫黑色胎体。
渊源:时至白露,秋意浓,最适合饮用白露茶,一杯去燥,两杯明心,三杯已忘归。古语云:“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诗人左河水也有描写白露节气的绝句: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茶树经过夏天的高温酷热,到了白露前后,气温下降,进入新的生长佳期,又会有新茶长出。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道。在南方产茶地区,懂茶的行家十分青睐“白露茶”,白露白茶尤为难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进入白露节气,晚上会感到丝丝凉意,这时特别适合用暖色瓷器来饮用醇厚浓郁的白露茶。
点评:宋代,制瓷业发达,各地官窑与民窑数量众多,瓷器无论造型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件黄紫釉双系壶造型古拙质朴,交叉的复线色彩鲜艳,与紫色的胎体及釉面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格外醒目。
藏所:北京故宫博物院。
白雁乱飞秋似雪
□郑学富
藏品:青花芦雁纹鹿头尊。
年代:民国。
质地:陶瓷。
规格:高23厘米。
特点:此尊短颈,溜肩,腹上敛下垂,圈足大于口径,上半部饰两个镂雕的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鹿头,故被称为“鹿头尊”。
渊源:“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白露是热与凉的分水岭。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民间有“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的谚语。雁南飞这一自然现象,引发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咏雁”情结。汉武帝刘彻在《秋风辞》中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芦雁纹是中国文人画常见的题材之一,宋徽宗时期就有芦雁纹的宫廷绘画,明清时被大量运用在工艺美术装饰上。鹿头尊是模仿青铜器中尊的造型而创,始见于清康熙年间,雍正年间依旧制多有烧制,盛行于乾隆年间,至咸丰、道光逐渐零落。青花芦雁纹鹿头尊上描绘的应是秋景,碧波粼粼的湖面上,芦花盛开在萧瑟的秋风中,一群大雁或飞翔、或俯冲、或鸣叫、或觅食、或歇宿。它们即将南飞,留恋这曾经栖息的碧水和芦苇荡。
点评:此件藏品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线条优美流畅,胎质纯净细腻,釉面光润,纹饰清晰生动。主题纹饰为芦雁纹,留白得当,构图疏朗,画面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恬静雅致,意蕴悠长。
藏所:私人收藏。
碧藕花风入袖香
□朱卫东
藏品:童子戏莲镇纸。
年代:清代道光年间。
质地:瓷质。
规格:全长约12厘米。
特点:莲藕共分3节,形如一支超大号的毛笔,主藕肥大饱满,仿若笔杆,藕梢轻翘犹如笔端狼毫。藕节上端坐着一个顽童,刚刚采莲归来,右手拿一枝含苞待放的莲花,左手紧抓一只籽粒饱满的莲蓬。顽童把莲藕当作秋千,两只小脚丫荡来荡去。莲藕、顽童,一静、一动,浑然一体,相映成趣,顽童的面容、发髻、衣襟、鞋饰等无不栩栩如生。
渊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渐近,天高气爽,玉露生凉,正是采莲食藕的大好时节。莲藕,以其水灵婉约的颜值及清香甜脆的口感,自古深受国人喜爱。镇纸,也称镇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最初是文人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逐渐演变成我国特有的一种文房用具。材质珍稀、雕工精良、设计巧妙、年代久远的镇纸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童子喜庆,莲藕富贵。顽童和莲藕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连得贵子”的吉祥画面。可以想象,当年使用这件镇纸的主人,每当读书、书写略感疲倦时,抬头看见这惟妙惟肖的莲藕和憨态可掬的顽童,心情自然会轻松愉悦。如今,当我们欣赏把玩这倾注了制瓷大师心血和智慧的老物件时,更是满怀赞赏和敬重。
点评:童子戏莲镇纸,虽非金玉等名贵材质,却属名家制作。镇纸底部有“陈国治制”的阳文篆刻题款,笔力雄健。陈国治是清代景德镇著名的制瓷大师,善于瓷雕技艺,有记载称:“道光时有镇人陈国治者,彩画雕镂,名重一时。”他的瓷雕作品,画意悠远,釉彩飞扬,深受时人追捧,在现代拍卖市场上更是一器难求。这件莲藕镇纸瓷质细腻、釉色清亮,是陈国治技艺成熟期的作品,加之近200年的风雨沧桑,包浆深厚,古色古香,更属难得。
藏所:私人收藏。
五常鸿雁排云霄
□周小丽
藏品:黑地粉彩万花芦苇鸿雁盘。
年代:清代晚期。
质地:瓷。
规格:直径约24厘米。
特点:瓷盘正中绘芦雁飞鸣宿食图,六只鸿雁或引颈高吭,或振翅而翔,或塘边寻觅。引颈高吭者立于江沙滩涂,神情欢愉,身边草叶生长,描绘精妙;展翅飞翔者遨游于天际,羽翼伸张,足爪微收,伸颈俯身作顾盼之姿,似与身下地面同伴遥相呼应;塘边寻觅者扎入塘中啄饮草籽清水,只露出肥嘟嘟的尾部和鸭蹼在水面。以简洁的线条描绘出水、岸界限,寥寥数笔点画清波。芦苇草叶交错排布,芦苇枝干挺而有节,花草茎叶柔韧蜿蜒。同时,盘边黑地通绘万花纹饰,极其尊贵秀雅。万花纹又称“万花锦”“万花堆”等。万花纹是清乾隆、嘉庆时期景德镇粉彩瓷器的花卉题材之一,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鸿”与“宏”谐音,飞翔的大雁常寓意“大展宏图”。
渊源:鸿雁有“五常”。大雁是候鸟,古人认为大雁冬去春归,是为信;大雁南飞的时候排成整齐的阵,是为礼;大雁晚上休息的时候有放哨的,是为智;同伴受伤了,不离弃,是为义;壮年大雁对老弱大雁会养老送终,是为仁。在民俗中,雁与婚姻也有密切的关系。传统的结婚仪式分为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除纳征需用布匹外,其余五礼都是用雁作为男方送给女方的礼品,取大雁随阳迁徙,喻妇人既嫁从夫。
点评:设计独具匠心,画面虽繁密却不乱,花叶分布各有主次,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笔意精美绝伦,彩料妍亮,色彩搭配与转换之妙又恐非言语可表。笔法精细,雁身毫羽毕现,姿态灵活自然。
藏所: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