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情怀的人不老

——十年日记选《记者情怀》序
  ◎赵德润

  郝建生第二本十年日记选《记者情怀》,即将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郝建生是河南省安阳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这部书以日记形式,记录了他这位资深记者的心路历程和家国情怀,这是作者献给建党百年的一束春花。

  1985年3月,我从新华社河北分社调任河南分社不久,就在采访红旗渠时结识了郝建生。他2001年出版的《理·气·情——新闻与哲学情结》和2004年出版的《杨贵与红旗渠》都是穆青同志作序;2011年出版的《红旗渠畔求索——一个老记者新世纪十年日记选》由冯健同志题写书名、我作序;2021年第二本十年日记选还邀我作序,我欣然同意。

  看到《记者情怀》的书名,我就觉得好。记者的情怀是内在的基础,记者的新闻作品则是外在的表现;新闻作品有一定的时效性,而记者情怀却可以超越时空、伴随终生。一个记者的情怀,决定着他的新闻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郝建生从一个优秀的记者成长为安阳日报社副总编辑,退休后仍然不忘初心,用记者的职业思维和哲学的深入思考观察社会、解析现实。他用日记记录时代,连通历史与未来,实在难能可贵。

  收入《记者情怀》中的《内黄走基层感慨》《红旗渠畔高速路》《千瀑汇流唱民风》《安阳新亮点人类新希望》和新闻述评《易学大道天地人和》《千帆竞发看江烟》,以及2020年发表在《中国封面》上的《国家饭碗端牢了,俺家日子过好了》等新闻作品,无不让人从中感受到他厚实的新闻功底和饱含深情的家国情怀。

  我与郝建生相识相知几十年,提起往事,他都能从日记中查出时间、地点、场景、氛围。这实际上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郝建生手写的日记本摞起来几近他的身高。2011年至2020年的日记是用电脑写的,累计130多万字,受篇幅和其他因素限制,本书选编了60多万字。我身边不少记者忙于完成每天的采访任务,似乎没有写日记的时间和习惯;许多重要的事件、闪光的思想,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忘。不少退休记者手中的笔也“退休”了,像郝建生这样坚持写日记,直至退休后仍笔耕不辍,把每天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这种毅力令人叹服。今年3月15日纪念穆青同志百年诞辰,我主持的《中国民族博览》杂志和新媒体《中国封面》同时选用了郝建生《穆青五上红旗渠》的文章。时间跨越了30多年,他笔下的往事历历在目、有如再现。穆青的秘书看了这篇回忆文章对郝建生的有心和勤奋赞叹不已。

  郝建生的日记里不仅记事、记人,充满了亲情、友情、家国情,还有他的读书心得、社会观察和关于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收入本书的《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初心使命的根本源泉》《马克思论述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我对高等教育的再学习、再思考》《城市发展新理念》《自然学读后推介》《中国思想文化的新方向》,以及去年全球疫情肆虐时他在《中国封面》发表的《痛定思痛引领人类反思中进步》等诸多篇章,对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深刻反思,读后令人展开哲学思维的翅膀,畅想个人与人类、历史与未来。建生从记者到学者、思想者的历程仍在进行,《记者情怀》同时是学者情怀、哲人情怀。我赞赏郝建生说过的话:哲人把自己奉献给哲学,哲学把世界奉还给哲人!

  郝建生是红旗渠精神杰出的宣传者,一以贯之地宣传红旗渠精神,并在文学、艺术、音乐的陶冶中拓展了自己的情怀。散见于本书中的散文、诗歌等,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我为他第一本十年日记选作序时写道:建生同志只读过6年小学,但他自强不息,坚持自学,只要自己不给自己设限,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生命之树常青,有情怀的人不老——权且把这两句话作为结尾,奉献给建生及有幸读到本书的朋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十年日记选《记者情怀》序
~~~◎郭培筠
~~~——读散文集《一路芬芳》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草原号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有情怀的人不老
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 营造健康网络影视评论生态
灵魂深处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