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增村辣椒田缀满了红的绿的辣椒,一派丰收景象。曾经,这里土壤板结严重,施肥量逐年加大,农作物产量却未见增加。
改变的契机来自于巴彦淖尔市引导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农业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地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高校研究生等各方面专家人才长期驻村工作,破解制约因素,立足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条件,突出产业兴旺之“需”、实现绿色生产之“效”。“以前我们追肥一次至少要15公斤,专家指导我们测土配方施肥,现在就用8公斤,再搭配点微量元素肥料,花钱少了,产量还比原来高。这些后生们来了,让我种地有了底气。”联增村种植大户刘培新说。
杭锦后旗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杰给记者算了笔账,通过推广全程绿色生产技术,开展全链条生产服务,每亩地平均节水20%-30%,减肥10%,增产10%左右。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河套灌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巴彦淖尔市,急需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全区“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破题解难,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以“今天我为群众做点小事”为主题 深化“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2年)》的通知,建立涵盖科技、教育、卫生健康、农牧、文旅、林草等16个领域122条需求在内的全市基层需求项目库,围绕“做精地区产业、做强特色项目、做大规模经营”,组织专家人才奔赴一线,在天赋河套的青山绿水间绘就了一幅人才智力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的绚丽画卷。
“专家人才通过‘组团式’帮扶与精准定点选派相结合、长期服务与短期派驻相结合、集中统一组织与分散组织相结合、大规模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紧贴基层需求,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难点、堵点。”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永雄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已下派专家人才28批次、635人,老百姓看得见人,说得上话,心里很舒坦。
“这么厉害的专家手把手教我套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明年我要把3600亩地全部种植小麦套种玉米。”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元鼎富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如来信心满满。年初,临河区农技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樊秀荣通过实地了解后,发现元鼎富农业专业合作社非常适合小麦套种玉米模式,多次跟王如来谈想法、提建议、做工作,原本不愿意套种的王如来动摇了,如今,合作社实现亩均增收330元。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不负总书记的殷殷期许,巴彦淖尔市重点选取“草原英才”“河套英才”入选人才,市“人才培养十项计划”中的专家人才,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及社会组织中的专门人才及农村牧区实用技术人才、基层一线创新创业科技人才等,开展专项培训、巡回演讲、技术咨询、交流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线下,大力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形成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联合自治区土肥站、巴彦淖尔市农技推广中心和杭锦后旗政府共同组建的“四级联创”单位,开创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的新局面。线上,通过“12396”农牧业科技服务平台实施科技精准服务,对农牧民开展理论培训和远程指导,确保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63岁的刘海明是“12396”农牧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农技专家,白天头顶烈日、脚踩泥土,到田间地头讲解西瓜套种辣椒的种植管护要领,晚上在家里做直播,推广农技知识。
“刘老师您好,我家地出苗还可以,可后期长势很不好,您看怎么办呢?”“我们家今年在辣椒地里套种了西瓜,现在这阶段该注意点啥?”直播间里,农民们抛出一个个问题,刘海明一一作答:“你的地肯定是盐碱地,这两天我去看看,取点土样化验化验,看看土壤情况,明年开春有针对性地施肥。”“在辣椒地里套种西瓜,关键是做好田间管理,及时翻新上肥,这样既缩短了培育新苗的时间,又节约了人工。”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释放的智慧之花正尽情绽放: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今年已培训县镇级技术人员1152人次,网络媒体培训农民1.1万人次;巴彦淖尔市畜牧业服务中心按照戈壁短尾后备种羊选育工作要求,实现了两年三产技术的推广,增加了牧区牧民养殖经济效益;临河区将100名乡村“田秀才”“土专家”纳入专家库,通过“订单式点题”“面对面破题”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户掌握农业技能、发展特色产业;杭锦后旗三道桥镇的“南瓜苗嫁接+生物抗重茬剂”技术比连茬种植增产20%以上;五原县先后引进20多所科研院校、100余名专家学者、30多家企业,引导农民科学管理和精细生产,实现增产增收……
放眼今日巴彦淖尔市,专家人才“群雁”齐鸣,干部群众携手同心、砥砺奋进,在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