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 拉开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幕

  本报记者  马建荃  摄

  □本报记者  康丽娜

  10月12日,在“2021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上,远景科技集团宣布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煤炭大市”鄂尔多斯市。

  零碳产业园,顾名思义,就是园区内企业在生产运营环节将实现100%零碳能源供给。为实现“零碳”目标,零碳产业园内80%的能源直接来自于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将会通过在电力生产过多时出售给电网,需要时从电网把存储的绿色能源取回的合作模式,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

  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鄂尔多斯市率先引进零碳产业园项目,开启工业用能绿色替代行动,对全区乃至全国节能减排降碳都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实际上,不止鄂尔多斯。日前,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示范工程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将在全区推广零碳工业园区示范项目。

  按照规划,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包括工业园区可再生替代项目和零碳工业园区示范项目。

  其中,工业园区可再生替代项目方面,要求具有燃煤自备电厂的园区,充分挖掘园区自备电厂灵活性调节能力和负荷侧响应能力,因地制宜推动风电、光伏项目建设,鼓励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逐步实现园区用能清洁化。

  围绕零碳工业园区示范项目,鼓励具备新增负荷的园区开展零碳工业园示范项目,以零碳用能为发展目标,率先开展全清洁能源供电,提升园区整体能效。园区新增负荷供电100%由新能源电量构成,对于配套新能源所发电量不能满足园区供电时,所购买电量需为可再生能源绿电,园区应通过配置储能等措施,保证与园区负荷的匹配响应和高比例自平衡。

  如今,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大幕已在我区徐徐展开。可以预见,不久的未来,全区将有更多的盟市被贴上“零碳”的新标签。

  这是我区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耗情况使然。

  我区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探明煤炭储量2102亿吨,约占全国的1/6,煤炭产量、外送量均居全国前列;探明天然气储量近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是国家“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之一。同时,也面临着减排压力大、减排任务艰巨的现实。

  如何实现能源领域“双碳”目标?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关键之举。

  可再生能源是绿色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内蒙古有条件、有实力。内蒙古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近年来,我区加快推进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区三分之一的电力装机和五分之一的全社会用电量来自新能源。

  去年底,中国能建集团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签署1000兆瓦风+5000兆瓦光储一体化项目投资开发框架协议,总投资238亿元。该项目充分发挥“风光火储”一体化模式下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优势,有效整合当地坑口煤电资源,打造吉瓦级“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能源基地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约330亿千瓦时电能,其中新能源发电占比超过41%。

  同样在鄂尔多斯。9月22日,伊金霍洛旗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正式并网发电。依照项目规划,这一项目将按照“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产业”的思路,探索“林光互补、牧光互补、光伏+氢”等多种模式,将采煤沉陷区转变为“智能光伏田园综合体”。

  10月20日,内蒙古托克托200万千瓦外送项目开工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作为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这是大唐集团在国家多能互补一体化开发下的先行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绿电50亿千瓦时以上,节约标煤超过1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400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

  “风光火储”“光伏+氢”“光伏+治沙”“新能源+储能”……如今,在内蒙古,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加速培育,内蒙古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05版:学习论理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出彩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内蒙古: 拉开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幕
闻天下
八面风
为北京冬奥会保电练兵
抗疫一线送暖心
重载火车司机“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