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时节,踏着冰雪,记者走进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章昂希里村一字排开的蔬菜大棚里,满眼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几十名工人正在其间忙碌着。
党的十九大以来,城川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秉持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绿色产业“强”起来的发展理念,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产业有机融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如今,红辣椒已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城川镇又一张亮丽的‘红色名片’。”12月13日,城川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李茜向记者介绍说,红色文化赋能,让小辣椒做成大产业,不仅富了干部群众的“脑袋”,更鼓了村民的“口袋”,还奏响了城川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椒”响乐。
日子过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今年收入能有5万元,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这些好干部。”章昂希里村脱贫户陈殿林满意地说。前几年,他和妻子因车祸致贫,儿子还没工作。现在,父子俩种植辣椒,加上在大棚的务工收入,生活过得很不错。
“以前在外打工,夫妻俩除过吃喝一年最多赚2万多块钱,如今在村里合作社上班,不仅比外出务工挣钱多,时间也相对充足,还不误照顾老人。”章昂希里村农民黄成义和其他村民一样,每天朝九晚五在这里上下班。
村民张云也在大棚里干活儿,哪个棚有活就在哪干,一年收入3万多元,今年还盖了新房。
昔日的老村庄“破茧成蝶”,“小辣椒”做成致富“大产业”,“庄稼汉”变身“上班族”……章昂希里村党支部书记马飞盛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作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80后小伙马飞盛是一名返乡的大学生。谈起回村经历时,他说:“当时城川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就下决心要回来。现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很多规划都实现了。”
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章昂希里村整合乡村振兴发展资金,建成设施蔬菜大棚200余亩,带动了18户54人增收致富。
“辣椒收购从每年7月初开始,收购初期日发货量约500吨,到8月份进入旺季日发货量达800余吨,一年下来,全镇售出的辣椒超过10万吨。”李茜说。
“现在所有村民分红有固定来源,增收有产业经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马飞盛说,今年,章昂希里村又建成草颗粒加工厂,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几年来,城川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形成了“抱团”发展模式,全镇29个嘎查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19个,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50元,年均增长7.4%。
“用红色文化吸引人,用绿色资源留住人,丰富‘红绿融合’的内涵,形成良性互动,走上一条集红色教育、生态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之路。”城川镇党委书记边杰说,“十四五”期间,城川镇将下大力气抓好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