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宇宙天地的规律。天地是诚信的,四时的运行,春夏秋冬如约而至;日月的更替,阴阳变幻秩序井然。《周书》说:“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
墨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孔子说:“民无信而不立。” 我国古代,把诚信列为君子五德之一。信亦被当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立世的基础,做人的根本,兴业、治世之道。人们确认“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对传统的超越,也是对历史的升华,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任何事情,偶然发生不足为奇,但重复出现,必定不同寻常。“君子津济”“郭伋竹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诚信典故,也是较早被记载的诚信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天顺圪梁的黄河渡口。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赍金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日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父丧,发冢举尸,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济在云中城西南二百余里。” 意思是,一个中原商客载货架辇于此,本欲渡河北往,不幸染病,宿于船夫之家。不日,病重身亡。船夫葬之,封存所遗钱货、账目。一年后,商客之子循路查找于此,船夫将封存所遗钱货、账目如数交还。商客之子要将钱货赠与船夫,船夫坚决不受,也分文不取。汉桓帝北巡至此,闻之叹曰:“真君子也!”其后,将该渡口名之曰:君子津。作为水旱码头君子津,水路上达宁夏、甘肃、青海,下接陕西、山西、河南,旱路直通呼和浩特、包头、张家口、北京。在隋唐时,已设水驿,建榷场。至元朝时,已经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军事要塞。北齐魏收《魏书》载:“冬十有二月癸亥,西巡至云中,跄白道,北猎野马于辱孤山,至于黄河,从君子津西渡,大狩于薛林山。”“冬十月丁巳,车驾西伐幸云中,临君子津,会天暴寒,数日冰结。十有一月戊寅,帝率轻骑二万,袭赫连昌。”“帝闻之,乃遣就阴山伐木,大造攻具。二月,车驾还宫。三月丙子,遣高凉王礼镇长安,诏执金吾桓贷造桥于君子津。”可见,君子津在历史上是一处极其重要的渡口。明代以前,君子津一直在准格尔。直到清初,随着黄河改道和河运的衰微,才逐渐移到今清水河县喇嘛湾镇,渡口也从黄河西岸移到了北岸。直到京张铁路通车,河运消失,才彻底丧失了其地位与作用。连同它一起消失的,还有托克托县的著名黄河古镇河口,河口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今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纳林村。《后汉书·郭伋传》载:“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西汉末年,年轻的郭伋因才能出众被任命为渔阳太守。王莽当权时,他曾担任并州牧,并把并州治理得很好。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敬慕郭伋之名,征召他入朝,拜为尚书令。郭伋嫉恶如仇,能直言谏争,刘秀对他极为赏识。建武四年,刘秀派郭伋出任中山太守,第二年又因边境渔阳内有盗贼猖獗,外有匈奴之患,调郭伋任渔阳太守,郭伋到任后,整顿吏治,狠抓治安……由于郭伋显示出极强的治理地方的能力,光武帝称誉他为“贤能太守”。不久,光武帝又任命郭伋为并州牧。并州是郭伋曾待过的地方,百姓都曾受过他的恩德。他们听说郭伋再次来并州上任,每过所属州县,百姓都扶老携幼在官道上迎接。郭伋到任后,经常深入民间,询问百姓疾苦。
有一次,郭伋到属下的西河去巡视。到美稷县时,几百个儿童听说郭伋来了,每人都骑着竹马(以青竹为道具,作马骑),跳着欢快的竹马舞,来到官道上迎接。郭伋问:“是谁让你们来的?”其中领头的一个孩子说:“是我们自己商量的。我们听说大人又回来了,非常高兴,就相约着一起来欢迎您。”郭伋听了十分感动,说:“谢谢你们对我的盛情,谢谢!”郭伋在美稷巡视完后,又到另一个属县。那些儿童又骑着竹马,赶来送行。他们把郭伋送到城外,问他说:“大人,您回州府时还会经过这里吗?” 郭伋回答说:“这里是必经之路,当然要经过这里。”儿童们又问: “那您哪一天能回到这儿呢?”郭伋计算了一下行程,把回来的日期告诉了孩子们。郭伋在另一属县办完事,回美稷时,比原先告诉孩子们的日期早了一天,他对属下说:“我和那些孩子们约定了日期,不能失信呀!”于是,郭伋和他的随行人员就在半道停下来,在野外一个凉亭中露宿一夜,第二天如约来见孩子们,这些孩子果然又骑着竹马来城外迎接他了。美稷的乡亲们得知郭伋为了不失约于孩子们,竟在郊外露宿一夜,对他交口称誉,郭伋的威望更高了。
这便是“郭伋竹马”典故的由来。后来,“竹马迎郭伋”这一典故,用来称赞地方官施政有方,成绩卓著,为老百姓所爱戴,于是便有了成语“竹马交迎”,以此来称颂地方官的诚信和贤德。唐代许浑《送人之任邛州》:“群童竹马交迎日,二老兰觞初见时”;孟郊《寄州李大夫》:“竹马迎细侯,大钱送刘宠”;宋朝苏轼《次前韵再送周正孺》:“诗叟未相识,竹马争见君”;明朝孔天胤《赠张龙嵎太守入觐荣旋》:“春日朝回守旧疆,万家烟景袭余光。桃红细雨随车下,兰叶香风引绶长。再见君王驰蜀道,重逢寇老借河阳。依然美稷儿童辈,竹马纷纭迓路旁。” 这些诗都是写此事的,典故盖源于此。
美稷因盛产黍、糜而得名。“竹马迎伋”的故事发生后,被传为美谈,不胫而走,美稷遂驰名。美稷县为西汉时期的名城、经济重镇。现在的纳林河,也就是皇甫川流域,即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的历史上著名的湳水。湳水流域有中国历史上两座著名的县城,即曾一度做过西河郡驻地的富昌县,现为准格尔旗沙圪堵镇与陕西省古城镇的交界地。另一座就是曾为南匈奴庭帐的美稷县。沿湳水,历史上曾分布着广茂的竹林,我国古老的“竹马风俗”起源于准格尔。从三国到南北朝,很多著名的将军,小时候就是“竹马将军”,如夏侯渊的三儿子夏侯衡等。
在准格尔这片土地上,有坐落在十二连城黄河岸边、隋唐时期的胜州城,有北宋时期的丰州城,即今纳日松镇二长渠古城。这在中国县域内绝无仅有。
清康熙帝巡幸准格尔,称赞准格尔:“见其人皆有礼貌……生计周全,牲畜繁盛……”
上世纪二十年代,沙圪堵一个普通的戏曲艺人演绎了一场关于诚信的绝唱。何二扣与张玉成是准格尔一个戏班的演员,张玉成在沙圪堵病逝,临终,托何二扣办三件事,何均答应,其一就是要魂归故里。何二扣千里迢迢将张玉成的遗体背回山西文水。历时24天,何二扣跋山涉水,将张玉成葬到家乡。何二扣履行其诺言,为张玉成守灵3年。这期间,何二扣从各处集来木料,和泥脱坯,为张的母亲建房四间。春去秋来,历十七个寒暑,他侍奉张母,为她送终。
这些故事典故是人之善良、正直、诚信秉性的历史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