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支歌 一部剧 一本书 一首诗

——重读《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纪事》
  阿勒得尔图撰写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纪事》一书是对乌兰牧骑60余年风雨历程的记录与书写。作者历经10余年,无数次走进乌兰牧骑,从春寒料峭到绿草如茵,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阿拉善到最东部的呼伦贝尔,采访了十几支乌兰牧骑队伍、百余名乌兰牧骑新老队员,以饱满的激情谱写了乌兰牧骑60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乌兰牧骑众多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今天,当我再次打开这本沉甸甸的著作之时,一幕幕乌兰牧骑的故事再次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乌兰牧骑是一支歌,

  用音符传递红色文艺

  乌兰牧骑是一首歌,跳跃着美妙的音符,谱写着动听的赞歌。《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纪事》中讲到,1957年6月18日,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吹拂的夏风中,两辆胶轮马车飞扬着欢声笑语驶出苏尼特右旗政府所在地温都尔庙镇,驶向茫茫草原深处,这就是刚刚成立的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12名队员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乌兰牧骑试点工作组成员、苏尼特右旗文化科干部组成的巡回演出队伍,破土而出的“红色嫩芽”将要接受人民的检验、时代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它的舞台是草原、是嘎查、是蒙古包、甚至是牛羊圈,它的观众是农牧民,是最基层的人民群众。观众多则几十个人、少则三五个,即使只有一个观众,乌兰牧骑队员同样饱含激情地跳好每一支舞、唱好每一支歌。

  乌兰牧骑是一部剧,

  用境头记录广阔天地

  乌兰牧骑是一部剧,全区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这些队员们为民服务的身影。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59年5月,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成立的乌兰牧骑,队员由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民族组成。60多年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始终前行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曾先后出访泰国、俄罗斯、捷克、韩国等国家。该队队长孟塬说:“习总书记的回信,不仅仅是写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也是写给全区乌兰牧骑的。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

  草原上,已过大雪时节,室外寒风凛冽。但在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道卜嘎查活动室里,琴声悠扬,歌声嘹亮,乌兰牧骑正在西日道卜嘎查举行“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自2012年以来,科尔沁右翼中旗乌兰牧骑先后开展文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活动、“百团千场”下基层惠民演出、乌兰牧骑“草原文艺天天演”工程等系列活动,竖起了科尔沁草原上一面靓丽的红色旗帜。2018年8月,“向经典致敬”2018年中国合唱节暨首届民族乐器展演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现场,经典歌曲《萨日娜花开红艳艳》激情演唱,让经典重新回荡在首都的舞台上。来自库伦旗的内蒙古牧兰合唱团是内蒙古唯一参加这次展演的代表团,也是全国30支民间艺术团中唯一由农牧民组成的代表团。

  乌兰牧骑是一本书,

  书写为民巡演的荣光

  乌兰牧骑是一本书,翻开这本书,乌兰牧骑队员们全国巡回演出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1964年12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乌兰夫在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文艺观摩会闭幕式上讲话时说:“内蒙古乌兰牧骑代表队这次来北京演出,得到大家称赞。乌兰牧骑这个专业队伍在坚持走革命化道路,坚持劳动,同农牧民群众相结合,为农牧民群众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当然,他们做得还很不够,应当继续努力。”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邀请仍在北京演出的乌兰牧骑代表队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元旦晚会。晚会上,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乌兰牧骑全体队员。接见和座谈中,周恩来总理称赞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要求乌兰牧骑要走向全国,到全国各地去巡回演出,把乌兰牧骑精神带到全国去。

  在周恩来总理的鼓励下,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第一队于1965年6月13日乘火车抵达福州,开启华东巡回之旅。乌兰牧骑巡回演出第二队于1965年6月11日抵达武汉。乌兰牧骑巡回演出第三队于1966年6月12日抵达银川。1965年,乌兰牧骑开展了全国巡回演出,3支乌兰牧骑代表队深入基层,服务百姓,巡回演出走遍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历时7个半月,总行程10多万公里,演出600多场,宣讲30多场,为各族人民群众送去精彩的文艺节目,增进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

  乌兰牧骑是一首诗,

  叙述平凡中的不平凡

  乌兰牧骑是一首诗,叙写着乌兰牧骑队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1992年,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的焦雪岱率领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前往北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高占祥对焦雪岱说:“乌兰牧骑创建30多年了,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乌兰牧骑也应该‘花样翻新’”。如何“花样翻新”,引起焦雪岱的深深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创办乌兰牧骑艺术节,让全国文艺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乌兰牧骑。“乌兰牧骑艺术节”得到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赫的认可,他说:“文化厅是有作为的。在乌兰牧骑建立35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创立乌兰牧骑艺术节,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肯定能产生积极的社会反响,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支持。”

  1992年8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建立三十五周年纪念大会暨首届乌兰牧骑艺术节开幕式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礼堂隆重举行。布赫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讲话。他要求乌兰牧骑队员“要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作并演出更多更好地能够反映沸腾的生活和群众的心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高质量作品,努力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纪事》以生动的笔触、饱满的激情谱写了乌兰牧骑几十年、几代人“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的生动事迹。作者阿勒得尔图在对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的书写中,提炼出乌兰牧骑精神。乌兰牧骑精神已经成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正在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文中涉及文献均引自《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纪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重读《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纪事》
~~~——《汉语称谓研究》评析
~~~——《山丹之恋》读后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锡林郭勒
   第08版:文件·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一支歌 一部剧 一本书 一首诗
称谓语:文化的渗透与选择
虚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