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我想吃苹果、香蕉了,您能给送点水果来吗?”
一天中午,王砚又听到了小瑶瑶(化名)在电话中充满期待的声音。她亲切地答应下来,放下电话就赶到超市挑选各种新鲜水果。她心里很清楚,孩子想吃水果是假,而想她这位“爱心妈妈”是真,工作再忙也要满足瑶瑶这一小小的愿望。
刚刚被评为全国“最美公务员”的王砚,是乌拉特后旗妇联主席。而瑶瑶是她在“周末妈妈”爱心活动中结对帮扶的孩子。2015年,王砚在一次下乡走访时第一次见到了瑶瑶。当时她才3岁,一见到家里来了陌生人就爬到茶几下面藏了起来。这个举动给王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自闭现象发展下去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自那以后,王砚就经常关注这个孩子,每次下乡时总会到瑶瑶家里看望她,给她买衣服、发卡、绘画本等小礼物。慢慢的,小女孩开始接纳她并跟她熟络起来。2017年,王砚感觉时机已成熟,在得到家长同意后正式和瑶瑶达成了结对帮扶的意向。
一提起瑶瑶,王砚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们从相识到结对,已经有6年多了。现在瑶瑶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她不但活泼开朗,学习也特别努力,成绩很好。我每周会接她来家里住一天,给她做好吃的,最近两周因为工作太忙,没能接她,所以接到她的电话,我便知道她是想我了。”
关爱儿童就是关爱未来。2013年1月,王砚来到乌拉特后旗妇联工作后,立即着手升级“周末妈妈”爱心公益活动。她一次次与教育局、学校沟通协调,一次次深入苏木嘎查家访座谈,将关爱对象扩大至贫困、单亲、孤残等困境儿童,建立了一套资料详实的受助儿童数据库。她广泛动员宣传,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周末妈妈”由最初的机关单位女性在周末将帮扶儿童接回家,给予学习、生活上的照顾,后拓展至社会组织等人员参与帮扶,内容涉及医疗资助、社会实践、心理咨询、爱国军事教育等多个方面,建立了一支专业规范的志愿者服务队。称号也改为“周末妈妈·周末爱心家庭·关爱娜荷芽宝贝”。她四处奔走,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建起1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4个地市级“儿童家园”,建成一处展示实践基地、两处爱心基地。
如今,由社会各界构筑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和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周末妈妈”成为当地知名的基层党建品牌,并在巴彦淖尔市广泛推广。截至目前,全旗、全市分别结对147对、400多对。2013年以来,“周末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项目、全区“德润草原·文明之行”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并被推选为巴彦淖尔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案例、内蒙古首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北疆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暖心故事。
作为妇联干部,王砚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当地贫困妇女、空巢高龄老人、留守儿童的情况,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了让农村牧区妇女拥有一技之长,她一方面积极组织妇联干部、女能人、有发展意愿的妇女外出考察学习,探索适合当地妇女创业发展的路径。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和特色技能培训,为农村牧区妇女争取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在她的帮助下,一批规模较大的农家乐、牧家乐、农牧业合作社相继创立。
其木格是一名普通的牧区妇女,在妇联的组织下,她多次参加培训、比赛,学会了制作奶食品和酸奶饮料,开办了自己的牧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她说:“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丈夫残疾,还要赡养老人、供养孩子,不能外出打工。现在生意越来越好,还能带动周边妇女共同致富,这些都离不开妇联的王砚主席,她是我们的‘娘家人’,更是我们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作为全旗广大妇女的主心骨,王砚还非常重视妇女维权工作,面对农村牧区妇女遇到的家暴等问题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也不敢报警的实际情况,她经常带领妇联干部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对接。在她们的不懈努力和推动下,2017年5月,乌拉特后旗在全市率先出台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联动机制。在她们的鼓励和劝导下,一些常年饱受家暴的妇女拿起了法律的武器,让一些有严重家暴行为的人受到了法律制裁。
几年来,她累计为贫困妇女、“两癌”母亲、留守儿童争取爱心项目和物资300余万元,受益困难群众达1000多人。她与同事共接待信访案件200件次,为24位受害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和困难救助,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努力的目标,这次得到‘最美公务员’的荣誉,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不辜负这份荣誉,我一定会把工作干得再好一点!”多年来,作为全国妇代会代表、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王砚始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乌拉特后旗妇女儿童工作奉献着,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一名基层妇联干部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