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民义务 植树40年——

万里苍郁入画屏

  □本报记者  霍晓庆

  冬日的苏木山褪去了彩色的外衣,归于苍茫寂静。凛冽的山风吹过,阵阵松涛仿佛讲述着一个荒山变绿岭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的苏木山曾经森林密布、灌木丛生,有过“松木山”之称。后由于人为破坏、战乱和降水减少等历史、自然原因,到上世纪50年代,这里已经是一片荒山秃岭。春天刮风黄沙起,雨后山洪冲走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

  如今,经过几代人接力植绿,苏木山有林面积达20.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8%,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每到植树季节,浩浩荡荡的队伍上山植树的情景,仍留存在许多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人的记忆里。

  过去的40年,这样全民义务植树的情景在内蒙古大地广泛发生。

  内蒙古横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几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乌珠穆沁五大沙地,生态建设任务艰巨。

  自198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之后,内蒙古拉开了全民义务植树的序幕。

  全区各地积极探索推进义务植树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把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作为重点,与林业重点工程和城镇绿化有机结合,拓展义务植树空间。为讲求实效,按单位、按户把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包栽包活包管护,做到栽一棵活一棵,订出制度、定期检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行业,通过植树、育苗、抚育、管护、认建认养、出工出资、企业捐赠、“门前三包”等尽责方式,履行植树义务。

  一时间,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和身边增绿等活动广泛开展。在山野、在荒滩、在沙漠,到处旗帜飘扬,人声、车声、铁锹声此起彼伏,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全民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一道横跨祖国北疆的万里绿色长城迅速崛起。

  据统计,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40年来,全区约3.8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总量超过20亿株,累计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800多个。全区有林地面积从自治区成立之初的1.37亿亩增加到3.9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

  40年全民植绿爱绿护绿,写下壮美绿色诗行。为丰富植树形式,近年来,内蒙古依托“蚂蚁森林”开创了通过“互联网+”模式大规模公益造林的先河,推动荒漠化防治进程,改善生态环境,还为更多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公益方式参与造林绿化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风沙少了,环境美了,家园靓了,生活好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地推动了自治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显著改善,也将“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厚植人心。

  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三分之一披上了绿装,植被覆盖率达到75%。生态资源逐步恢复,沙区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

  清水河县南壕赖林场,犹如一道绿色屏障,不仅阻止了越黄河而过的库布其沙漠向东南侵袭,也使入黄泥沙大量减少,清水河也变得名副其实了。

  曾经因矿山开采导致危岩体遍地、水土流失严重、满目疮痍的大青山南坡,通过山体修复和绿化,重现“千里郁苍”“画屏森列”的风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带来了丰厚的“生态红利”,也为全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核算,仅2019年内蒙古生态产品总值(GEP)为44760.75亿元。

  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

  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依托林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5亿立方米。大力推动森林城市创建,不断提升城市绿化品味和绿化服务功能,同时,结合乡村振兴,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绿化美化,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生态环保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首府
   第08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万里苍郁入画屏
致读者
【纵览】
这里的冬季很“温暖”
大漠梭梭女
苏木山冬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