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民族团结就是要与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当好各族群众的贴心服务者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可靠保卫者……”
1月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我的民族团结故事”主题分享会在内蒙古出入境边检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阿拉腾敖包边境派出所开讲。山西籍民警王鹏程一番真挚的发言拉开了分享会的序幕,一个个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民族团结故事被支队民警娓娓道来,博得现场群众阵阵热烈掌声。
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担负着16.8万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和近735公里边境线的边境管理工作任务。“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这句话被支队广大民警写进了工作日志,刻在了脑海心田,落在了具体行动上。前不久,该支队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作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完成好使命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支队长李晓虎多次向民警强调维护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意义。支队党委将民族团结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量化考核,与中心主业同部署、同开展、同检查。
“咱们辖区群众大多都是蒙古族,学好蒙古语是工作本分。”汉族民警韩鹏善说道。多年来,支队坚持把学用蒙古语作为丰富民族团结工作内涵的有力载体,通过下发《常用蒙古语300句》、举办蒙古语学习班等措施,消除了警民沟通障碍,拉近了警民关系。
与此同时,支队把推进边境管理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出实招、求实效,推动11个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进驻苏木(乡镇)班子,34名民警进社区(嘎查、村)“两委”班子,依托边境派出所建成以“一点一室”和“两支队伍”为载体的警地党建文化带,建立流动党课教学点14处,常态化开展党代表、专家学者、基层党务工作者“进一线、进嘎查、进群众”宣传活动。
为引导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爱国家、爱边境、爱故乡的观念,支队大力开展以“文化、科技、法律、医疗、治安防范”为内容的“五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党员中心户利用牧民群众相对集中的时机设置宣传点,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民族团结、富民政策和法律法规送到毡包牧户,为辖区群众传递民族团结好声音、讲述守望相助好故事。
群众有需求支队就有响应
去年10月,额济纳旗遭遇疫情突袭。牧民吉日嘎拉在额济纳旗办事期间突然遭遇封城,家中150多峰(只)牲畜无人看管。焦急万分的吉日嘎拉赶紧拨通了黑鹰山边境派出所民警布尔格德的电话。
“因为我们亲如一家,所以家里有事总会第一个找他们帮忙。牲畜可是我的身家性命,只有交给他们照顾我才放心。”吉日嘎拉说,在民警和镇政府工作人员一个多月的照顾下,牲畜个个膘肥体壮。
正是警民多年来结下的深厚情谊,让当地支队民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群众有需求,支队就有响应。2020年,阿拉善盟乌力吉苏木草场呈现重度旱情、虫害,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支队为121户受灾群众筹集草料64吨。同年8月,阿右旗阿拉腾敖包地区突发短时强降雨天气并引发洪水,民警共救助受灾群众67人,找回牲畜11头,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该支队闻令而动,协助转运滞留大车司机630余名,帮助231名滞留旅客解决困难379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国门卫士逆行为民的时代担当。
近年来,这个支队在开展“党员先锋维稳+服务”履职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2+X+1”等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挂牌调解中心6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个,仅2021年就化解矛盾纠纷287起。
警民并肩共守家园
1月1日,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塔木素布拉格边境派出所居边护边堡垒户尼玛老人早早起来,为儿子哈达布和准备望远镜、棉大衣等巡边用具。巡视边境线,是母子俩50年来雷打不动的事。每次巡边结束,她们都会把情况上传至支队居边护边堡垒户巡逻系统,通过后台反馈至边境管理部门。尼玛母子是支队居边护边堡垒户工程建设的成功典范。
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辖区地形复杂、地域辽阔,稳边固防工作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针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支队创新实施“居边护边堡垒户工程”,鼓励边民抵边居边、爱边护边,成立治保会、联防队、蒙古包哨所、红袖标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组织89个,辐射带动边民群众500余人,在祖国北疆探索出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新模式。
“我找了几天都没找到,无人机一出马,半天就找回来了!”当自家的骆驼和山羊失而复得后,额济纳旗温图高勒苏木牧民吉呼楞难掩兴奋。
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积极探索警用无人机在边境管控中的应用,推出“居延枫桥警队”“航天护卫队”“无人机警队”等居边护边警务新模式,为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筑起安全稳定屏障。
“大漠胡杨根连根,各族群众心连心。”在阿拉善盟辽阔的边境管理区,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和各族群众团结互助、携手向前,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