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粹太极拳:刚柔相济传承中华文化

小学生参加太极拳比赛。(图片由金存元提供)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桥小学的学生正在展示太极拳。(图片源自内蒙古新闻网)
王峰(左一)在公园里教老年人练习太极拳。 (图片由王峰提供)
武永昌(前)教人打太极拳。 (图片由武永昌提供)
5岁的王梓霁打太极。 本报记者 高瑞锋 摄
  ◎本报记者  高瑞锋

  太极拳,集古代哲学、医学、兵法学、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等学科理论的拳术运动,不仅是中华武术之瑰宝,一招一式中,还尽显“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上世纪30年代,太极拳开始传入呼和浩特,逐渐在青少年当中得到推广,并在老年人中形成锻炼热潮。放眼全国,太极拳已经上升为全民健康的需要,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传统文化代表。

  2020年,太极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文化瑰宝。

  流传年代久远

  《周易·系辞》中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太”为“大”之意,“极”为“开始”“顶点”之意。

  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开篇曰:“无极而太极”,意即“太极”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太极拳”正取其意。

  金存元,内蒙古武术运动协会秘书长。他说,明末清初年间,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自幼受中原文化熏陶,擅长拳法,文武兼备,青年时披坚执锐,在河南、山东、山西一带走镖征战,颇负盛名。1644年,明朝覆灭后的一段时期,时局动荡。面对冷酷的现实,陈王廷万念俱灰,晚年隐居故里,以《黄庭经》为伴,潜心研究民间和军旅武术理论,汲取了大量武术精华,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加上自己平生习武所悟,在其晚年创编了以太极文化为理论根基的太极拳。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一代太极拳宗师杨露禅当初在陈家沟学拳后,来到北京传拳,弟子众多,后经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在陈氏所传太极拳的基础上,经过删减、增补,演化为现在流传的杨氏太极拳。”金存元说,在北京,太极拳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变幻莫测的拳架招式在武术界引起了震动。此后,除了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外,武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等各路太极拳逐渐应运而生,它们都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在一代代宗师的创编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并流传开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极拳已经从最初的技击攻防功能逐渐上升为全民健康的需要。

  “1949年后,为推广全民强身健体,国家体委统一改编太极拳,有了太极拳体操运动、表演的体育比赛。1978年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太极拳形成了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金存元说。

  在国家的大力推广下,太极拳现在已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传统文化代表。

  2015年5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天坛公园与印度总理莫迪共同出席“太极瑜伽相会”中印文化交流活动时说:“中国的太极拳和印度的瑜伽术是两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两个东方文明的结晶,至今长盛不衰,对‘天’‘人’‘心’和谐一体的追求有相通之处,都体现了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和兴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在湖北武汉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带领着部分患者共练太极拳。钟南山院士也对太极拳强身健体的功效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肯定了太极拳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激发了广大群众对太极拳的热爱。

  成为健身时尚

  在国家的大力推广下,太极拳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一种时尚,在城市的公园、绿地,很多太极拳习练者用自己的行动展现着太极拳文化的魅力。

  像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在呼和浩特,太极拳也受到众多人的喜爱,并蓬勃发展着。

  “呼和浩特地区流行的传统太极拳主要有吴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这四大派。”金存元说,上世纪30年代,绥远武术名家、托县人吴桐把吴氏太极拳引入呼和浩特;1972年前后,著名油画家、武术家妥木斯把陈氏太极拳从北京引入到呼和浩特;上世纪80年代,杨氏太极拳进入呼和浩特;2018年左右,孙氏太极拳进入呼和浩特。

  金存元说,这些门派的太极拳都有不错的群众基础,其中吴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已经发展到第四代,陈氏太极拳在呼和浩特地区还有陈氏小架等分支,其他的还有李式太极拳、少林太极拳、武当太极拳十三式等零星太极拳。

  “不同于传统太极拳,在呼和浩特,多数中老年人在公园习练的基本是竞赛类太极,有42式太极拳剑、24式太极拳,以及各类新编的太极拳;专业队在全国比赛或者锦标赛中,有国标的一类、二类、三类太极拳剑等。”金存元说。

  太极拳流传到呼和浩特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和本土拳术查拳、螳螂拳结合,融蒙古族的豪放、山西人的小心谨慎、河北人的大气为一体,演变成了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太极拳。

  “呼和浩特习练太极拳的很多人有武术基础,之前基本都是练其他拳术的。”金存元说,像王文瑞是妥木斯的徒孙,幼年练螳螂拳,后学大成拳,在他后期所练的太极拳中,特别在推手方面,不仅体现了太极拳的松、活、沉、抖,还可以看出螳螂拳的快闪展腾挪,同时又有大成拳的快重,形成了太极拳自己的特点,徒弟很多。

  金存元说,现在,呼和浩特的吴氏太极拳被称为南派太极拳,不同于北京的北派吴氏太极拳。

  生活处处“太极”

  “太极拳天人合一的自然思维让中国人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现代太极拳大师李经悟的弟子武永昌说,一招一式中皆蕴含着中华民族修身律己、中庸礼让、自强自信、仁者无敌的传统美德和智慧。

  武永昌,66岁,鄂尔多斯人,从小练习武术,年轻时在秦皇岛工作期间开始接触陈氏太极拳,至今近30年。退休后于2016年来到呼和浩特市推广陈氏太极拳。7年来,他和徒弟们进企业走厂矿,至今已经免费培训两三万人习练陈氏太极拳。

  武永昌说,太极拳以慢生柔,以匀求活,柔极生刚,刚柔相济。动起来不温不火,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自始至终以意念贯穿。

  动如抽丝,藕断丝相连,行似流水,轻若浮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适度合宜的太极拳练久了,不仅可以调适身心,还可以慢慢改变人的性格,让人从急躁冲动变得平和冷静。“太极拳重在养心,在‘致虚极,守笃静’的意念下,调心、调息、调身,对不同年龄段练习者的心理素质能产生良好的影响。”武永昌说。

  在他看来,太极拳中“不丢不顶”“引进落空”“舍己从人”的太极思想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修己不争,处处礼让,待到自身能量具足,自然会散发光芒。

  至今武永昌收徒时,还遵循着老祖宗的规则,看人品明自身。考察徒弟人品过关后,让其学习《黄帝内经》《易经》等中华传统文化。“练习太极拳者首先要了解自身状况,要学会怎么吃饭、怎么穿衣,否则,身体越练越亏。”武永昌说。

  呼和浩特市太极拳协会会长王峰是武永昌的徒弟、自治区级太极拳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他致力于太极拳文化传承,深入呼和浩特市海新小学、大学路小学、第十九中学等多所中小学校给学生们传授太极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王峰的学生——5岁的王梓霁抬手、踢腿,一招一式有模有样;9岁的陈政霖坐在地上两腿分开,做着运动前的热身准备。别看他们年龄小,却都已是两年拳龄的“老拳手”了。

  “王梓霁非常喜爱太极拳,从3岁就开始练习太极拳。”王梓霁的爸爸说。

  “陈政霖原来老生病,学习太极拳后,身体素质提高了,积极性很高。”陈政霖的妈妈说。

  跟王峰学习太极拳的人基本是10岁以前的小朋友和50岁以后的中年人。“10岁以前课业不紧张,可以坚持学习;50岁以后基本上家庭、事业稳定,孩子也长大了不需要操心,有时间开始调理身体的各种慢性病了。”王峰说。

  在学习太极拳术的同时,不论大小学员,都要学习《太极拳启蒙三字经》《太极拳论》《周身经络赋》等相关文化知识,《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更是每日的必修课。

  “孩子还小,也许现在不明白《黄帝内经》《易经》讲的是啥,但是,等他们长大理解后,这将会成为他们刻在血脉里的基因,让他们终身受益。”王梓霁的爸爸说。

  目前,除了太极拳在中国蓬勃发展外,太极拳运动已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近4亿人,其中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习练组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和林格尔: 31座古城址见证 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
国粹太极拳:刚柔相济传承中华文化
身心和谐 才能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