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张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当下,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新的重大时代主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然而,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样的高质量发展,已然超出了狭义上的“经济”范畴,是经济社会的整体性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因此,社会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内容广泛,不仅涉及更高要求的物质文化生活层面,还包括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制约因素,迫切要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因此,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民生活的高质量,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从多方面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其中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等。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突出问题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找准突出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周密谋划、精准发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健全的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体系建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突出问题导向,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建设。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尤其注重考核民生保障和改善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论道
更好履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
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践行塞罕坝精神 推动绿色发展
加快培育发展羊乳产业 促进奶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