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多年以来,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环境的历史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斗不息,在高寒大地上书写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传奇,铸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的孕育铸就。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1962年9月,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369名林业建设者豪迈上坝,向高寒沙地造林这一世界科学难题发起挑战。近六十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时代重托,爬冰卧雪、艰苦奋斗,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在昔日“黄沙掩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建造出115万亩林海,为京津地区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态屏障。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与林业事业、个人追求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精神。塞罕坝人在书写绿色传奇的伟大实践中用心血和汗水凝结出的塞罕坝精神,是成就塞罕坝奇迹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精神作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
“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根本。几十年来,塞罕坝人把党赋予的崇高使命化为自身的责任担当,硬是在浩瀚荒漠筑起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塞罕坝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创业史、奋斗史;牢记使命成为塞罕坝人负重前行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从拓荒植绿到护林营林,塞罕坝人从未停下创业的脚步。几十年来,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不仅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是坚持以严谨的科学精神与不懈的创新精神攻克了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世界技术难题。他们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用自己的热血与汗水书写了“奋斗成就梦想”的人生故事。
“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鲜明特征。从荒山造林到生态育林,从提供原木材料到提供生态产品,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塞罕坝人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塞罕坝的示范意义,不仅表现在将茫茫荒滩修复成“华北绿肺”,更在于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书写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之无愧的范例。
践行塞罕坝精神是时代要求。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坚持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奋力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篇章。
践行塞罕坝精神,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塞罕坝人之所以能够在与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中毫不退缩、铁骨铮铮,根本就在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鲜明提出了党的历史使命、执政理念和责任担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践行,以更加坚定的决心,鼓足干劲、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践行塞罕坝精神,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塞罕坝的奇迹及塞罕坝精神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新征程上,我们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实绩造福于民。
践行塞罕坝精神,始终保持精神韧性。当前,我区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在新征程上践行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保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精神劲头,以大无畏的勇气面对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