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台〗

  我区初步建立农畜产品 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格局

  本报2月22日讯  (记者  韩雪茹)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获悉,我区积极推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目前全区已落实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协管员1.2万名,完成“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初步任务。

  据悉,2018年,我区颁布《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管理规范》,通过4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格局。在推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突出达标、精准和溯源三大要义。按照“样板先行、分步达标”的原则,计划到“十四五”末,实现全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服务全覆盖。目前,已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与追溯同步推进上取得积极进展。市场监管部门将承诺达标合格证作为准入条件之一,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看到承诺达标合格证承诺依据、产品产地、生产企业和联系人等信息,推动食用农畜产品实现从产地到市场再到餐桌的可追溯管理。

  我区深入推进 农业高效节水行动

  本报2月22日讯  (记者  张慧玲)记者从自治区水利厅获悉,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我区深入推进农业高效节水行动,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不新增用水量、不新增灌溉面积的基础上,推广以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配套水价综合改革等措施。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以东部和西部黄灌区为主,在有灌溉水源的耕地上,初步规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500万亩以上,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200万亩以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万亩以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全部配套计量设施或实现以电折水,实现田、水、林、路、电和耕地质量提升综合配套,到2025年,力争全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60万亩。

  我区推动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 提档升级

  本报2月22日讯  (记者  李国萍)去年以来,我区全面推动地方特色乳制品手工坊提档升级。

  全区首批160家地方特色乳制品试点示范单位创建完成。目前,全区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由16家增至26家,获得小作坊登记证的手工坊由746家增至1350家,从业人员由近2000人增至4000余人,产值由6.07亿元增至15亿元。

  今年,我区修订完善《生乳制地方特色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6类业态检查评价细则,完善地方特色乳制品标准体系并开展第三批试点示范创建;支持手工坊申请商标注册、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普及条形码使用。推广使用新包装、新模具,打造标准化销售门店,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扩大地方特色乳制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铁路部门“五优先” 助力春耕物资运输

  本报2月22日讯  (记者  高慧) 春运期间,正是化肥、种子等春耕物资储备的关键时期,化肥企业也迎来了产销两旺。记者从中铁呼和浩特局获悉,春运期间,中铁呼和浩特局预计发运化肥等春耕物资70万吨。

  为助力春耕物资运输,中铁呼和浩特局对涉农物资加大运力倾斜,实行计划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优先的“五优先” 政策,同时定期召开服务三农协调会,制定涉农物资运输保障方案,安排专人负责运输组织协调,调配人力、机力,发挥整体优势,积极开辟农资转运“绿色通道”,最大限度满足农资运输需求,确保涉农运输“多快好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看台〗
用科技手段“浇灌”盐碱地上新希望
三联村的粉条成为致富产业
“牛专家”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乌拉特中旗:品种培优加速 特色产业升级
〖速读〗
元山子村:产业托起振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