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内蒙古卫视推出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长城长》,无论从内容承载量到表现形式多样化方面,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近年来难得的一部上乘佳作。
长城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明朝,承载着2000多年历史变迁,途径15个省市自治区,绵延2万多公里。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长城古迹,种类全、分布广,总长度达7500多公里,居全国长城历史文化资源第一。
为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唤起人们对长城文化的关注关心关爱,更好地保护传承长城历史文化资源,从而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各民族人民开启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伟大力量,自去年9月筹备以来,《长城长》摄制组分赴长城沿线15省市自治区,大量走访相关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史料和信息资源,通过与长城方面专家研讨交流,精心打磨,数易其稿,今年春节期间,为亿万观众送上了这一文化盛宴。该节目追溯过去、立足当下、昭示未来,全方位展示了长城的内蕴精神品质,达到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在电视文艺节目创新与内容创意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长城长》运用了电视文艺综合节目创新表现形式。电视文艺综合节目,要求在有限时空里,内容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组织严密,节奏感强。而现场问答、专家点评是目前电视文艺综艺节目采用比较多的形式之一。《长城长》摄制组经过精心挑选的56位答题“好汉”与现场点评的文化学者、建筑专家形成场上互动,既有长城历史文化知识普及,又有专家专业精准点评、深化拓展,集中展示了长城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历史看点和独特风情,形成长城万里长卷图,将长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交融、共生画面徐徐呈现在观众面前:从历史走向现在,从今天延伸至未来!让人掩卷沉思,激起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明的内心共鸣,成为喜闻乐见的长城文化盛宴。
充分运用戏剧、舞蹈、诗词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现代影视高科技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实现跨界融合,助力主题思想升华,增强艺术浸染效果,是《长城长》文艺综合节目的一大亮点。该片既有现场问答、专家解析,又有实地走访、场景再现,将长城的历史知识和观众的趣味有机结合在一起,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现了长城的历史沿革变迁,从而折射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智慧、开拓进取的可贵精神品质,极大地振奋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提升了爱国情怀。
《长城长》在内容创新设计方面,没有局限于长城作为建筑奇迹和世界最长军事设施防卫功能的展现,而是更多地展示长城精神、体现时代意义。大家知道,随着历史变迁,长城早已超越了修筑初始本义,更多地上升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层面上,成为中华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以长城为主题的脍炙人口的文学艺术作品,且不说孟姜女哭长城、冰道运石等美丽动人的传说,更有陆游《古意》“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泰戈尔的“因残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国度”,而毛泽东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真实写照——“当惊世界殊”!长城文化、长城精神已成为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品质,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文化浩瀚的星空里。
《长城长》通过大量史料,说明长城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修建于战国时期的北方长城,随着与匈奴、东胡多年战事平息和秦国的统一,推动了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等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随着时代变迁,长城南北各民族交往交流日益密切,生产生活互通互鉴,多元一体的民族融合逐步形成,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近代以来,中华各民族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赋予了长城特殊的时代意义,在上个世纪30年代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华儿女唱出“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春雷,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建立新中国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进!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长城精神赋予更多的现实意义。《长城长》通过对长城历史沿革变迁的叙述,将长城精神进行诠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冲击,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全体中华儿女更需要发扬长城精神,自强不息、众志成城、坚韧不屈、守望和平,在保护传承长城历史文化的同时,将长城精神发扬光大,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功新时代,共筑强国梦。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长城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起新的坚不可摧的新长城,这是《长城长》节目的应有之义、要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