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从电视荧屏上看到熟悉的冰雪项目,儿时与冰雪相伴嬉戏的场景,亦如昨日,浮现在脑海中。
从小伴着冰雪长大的我,对冰雪有一往情深的感情和不可磨灭的记忆。冬季来临,大兴安岭就会大雪纷飞,铺天盖地。从家到学校的路约4公里,我们大都会绑上冰板,滑着冰雪去上学。上世纪70年代,冰板是我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它是我童年不离不弃的玩伴。
制作冰板,首要选择的材料是木头。我们住在大兴安岭林区,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整整齐齐像小山一样的柴垛。做冰板选料很重要,一般以桦木为主,它质地细腻光滑、柔软适中,穿到脚上轻便结实。要想有一副结实耐用的冰板,当然还得请哥哥出手。夜晚降临,制作开始,先是把选好的木材,按照我们鞋的大小,锯成形,配成对。再拿刨子推平,用砂纸细细打磨,去掉棱角。然后在板子的一面装上两根较粗的铁丝,犹如火车道上两根平行的铁轨。铁丝与冰雪接触阻力极小,而且遇到外力越滑越快。次日凌晨,我们几个弟弟的冰板相继做好,此时,窗外飘着鹅毛大雪,窗户上满是冰凌花,在灯光下晶莹闪烁。看着崭新结实的冰板,想着在冰雪上飞快的穿行、追逐、超越,心里别提多美了。
那个年代,生长在大兴安岭林区孩子们,对冰雪的感情是深厚的,是依恋的。那时没有游戏机,电视也很少。有的只是漫天遍野、无处不在的冰雪。虽然娱乐活动少,但冰雪却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和激情。滑冰滑雪,打雪仗,堆雪人,抽冰嘎,都是我们这最喜爱的活动。
犹记得,春节前家家户户开始制作冰灯,这是我的家乡的古老习俗。进入腊月,哥哥、姐姐就带领我们几个弟弟制作冰灯。老家有一种白铁皮做的水桶,它下细上粗,似倒梯形。我们把几个铁皮桶装满水,提到院子里,一字排开放好。3个小时后,桶里的水冻成3厘米厚,就得取回来。如果冻成实心,就成废品了。取回水桶,先在冰上凿一个圆洞,把里面的水倒出,再沿着桶边浇一些温水,反扣过来,一盏晶莹剔透、外亮里空的冰灯就成形了。大年三十,我们把50个冰灯,沿着房门一直摆到院外。夜晚在冰灯里面点上一只只红蜡烛,院子里顿时荧光点点,一片光明。我们再把院子两侧的雪垛起来,抹平,做成雪墙。在院子中间立一个大雪人,心目中的冰雪世界,就在自家院子里精彩呈现了。大年初一,左邻右舍来拜年,推开大门,看到冰灯、雪墙、雪人,连连夸奖。感受着冰雪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快乐,幼小的心灵,不自觉地注入美的概念。也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创造美,欣赏美,珍惜大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