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中午又不知该吃啥了!”78岁的刘德英和邻居攀谈,“年轻时候为吃不上饭发愁,现在为该吃啥发愁。”86岁的赵桂贵笑着附和。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花村互助幸福院内,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幸福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入住互助幸福院后,我们用上了自来水、坐便器,冬天统一供暖,镇里把村卫生所也设置在幸福院内,现在的生活质量非常高。”赵桂贵特别开心。
乌兰察布市深化推进农村牧区养老体制改革,将农村牧区养老服务同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大力开展互助幸福院建设,因地制宜探索“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助服务”的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2012年,花村互助幸福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年满60周岁的老人都可以免费入住。”花村党支部书记朱晓军介绍。“一开始也有顾虑,不种地了,我们吃啥?”80岁的姚玉回忆,“没想到所有政策都能享受上,靠着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我们两口子每月能收入1000多元。幸福院分的屋子有42平方米,配齐了菜窖、凉房,门口还有1分菜地,比老家的土房条件好得多。”据了解,花村互助幸福院的入住对象来自平地泉镇9个村20个村民小组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脱贫户以及整合搬迁农户,目前入住老人72户108人,入住率100%。
随着这种养老服务新模式的深入推广,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来到这里安享晚年,他们还给这一模式起了个新名词——抱团养老。“以前大家居住分散,儿女也不在身边,难免感到孤独。来到这里后,大家经常聚在一起拉家常,日常生活也能互相搭把手,幸福院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74岁的卓资县梨花镇东壕赖村村民乔富贵说。
提到“互助”,78岁的齐俊杰就忍不住流泪,“去年3月16日早晨,我突然感觉心脏不舒服,要不是邻居刘艮贵及时用三轮车把我送到县医院,我这条老命也就‘交代’了!住院治疗需要陪护,可我是个五保户,没有儿女,老刘就一直在医院陪护了15天。”齐俊杰患有冠心病和肢体三级残疾,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无法亲自报销,卓资县水利局帮扶责任人李凯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他跑前跑后报销医疗费。当李凯把报销后的1.2万元医疗费送在他手中时,老人再一次留下感激的泪水:“真不知道说啥好,就是感谢!”
为进一步提升互助幸福院的管理服务水平,乌兰察布市创新管理模式,由乡镇党委、政府从互助幸福院住户中选择公道、正派、热心、群众威信高且身体健康的老人担任院长,全面负责院内管理服务工作,关心照顾院内老人生活,同时接受院内老人监督,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村、镇汇报。“村委会办公地点就在幸福院内,老人们有什么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东壕赖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日峰告诉记者。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让老人们在幸福院里归属感满满。化德县长顺镇刀拉胡洞村互助幸福院文化活动室内,两位老人正排练着二人台,他们精神矍铄、逻辑清晰、目光炯炯有神。“文化活动室常年免费开放,老人们可以在这里下象棋、打扑克、排练节目、演奏乐器……”刀拉胡洞村党支部书记刘军介绍。不仅如此,村里还成立了文体娱乐队,定期为老人播放电影,还经常邀请当地乌兰牧骑为老人们演出,这些文化活动,深受老人们的欢迎与喜爱。“没入住互助幸福院时,我和老伴儿没个逛处,整天就在家里窝着。自从搬到这里,我每天心情特好。”76岁的刀拉胡洞村互助幸福院住户沈玉祥笑着说,“大家都是同龄人,有共同语言,平时相跟上看个电影、下会儿象棋。每天早上,我和老伴儿还要到广场上活动活动老胳膊老腿儿,现在生活好了,我们还想再活几十年!”
截至目前,乌兰察布市共建成472处互助幸福院,有效解决了4万多名60周岁以上农村牧区留守老人、空巢独居老人、因伤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老人的住房安全和集中养老问题。各个幸福院均设置图书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配备音响、电视、棋牌等设备,提供文化服务,还设置了健身活动场所和场地,配备必要的健身器材,方便老人及周边居民开展健身活动。在幸福院,老人们真切感受到“互助式”养老的温暖,“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啦!”沈玉祥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