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垄、分区、观测……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的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工作人员正在做着春播前的准备。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工作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构建层次清晰、分级负责、代表性强、功能完备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今年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在14个旗(市、区)全面推进274个新建耕地质量监测点定点工作。
“目前,我们通过线上专题培训、线下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已经组织项目区开展方案制订、选点布点等工作,确保监测点长期正常运行。”呼伦贝尔市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
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事关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长远大计,对加强全区耕地质量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是及时了解和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公益性和长期性工作。同时,能为制定黑土地保护及盐碱地退化治理技术措施提供基础数据,还能为种植结构调整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按照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要求,每10万亩耕地至少布设1个长期定位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建设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和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我区在综合各行政区耕地面积、土壤类型、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基础上,对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区域、盐碱地改良集中区域、‘一湖两海’区域、沿黄流域、察汗淖尔重点流域监测点进行加密布设,选取集中连片、有代表性的地块建设监测点。
“通过农户调查、田间观察、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等,每个监测点填写基本情况表和土壤剖面性状表。同时采集1个土壤混合样品,分析化验土壤pH、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多种元素,根据检测结果填写年度监测数据汇总表。”自治区农牧厅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刘宏金介绍,“通过利用分析数据,提炼总结规律,发布每年度全区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报告将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