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地携手共绘高质量发展壮美画卷

2021年乌海市骆驼山矿区顶部建植前(上)和建植后(下)生态状况对比。 (本版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及庆玲

  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实施以来,“4+8+N”合作机制成绩斐然,为区域科技创新注入了源头活水。特别是校地之间的合作,为促进我区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兰州大学与我区在高校对口合作、人才培养输送、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效。

  持续发力  释放科技活力

  五月,花开的季节。走进乌海市骆驼山矿区,记者惊喜地发现,这片22万平方米的矿区批上绿装,焕发出勃勃生机。谁能想到,这里原本空旷荒凉、寸草不生。这些变化离不开兰州大学的助力。

  近年来,乌海市借助优质焦煤等矿产资源实现经济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空气、水土等被污染。如何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转型发展? 与兰州大学合作成为解决该市生态和经济发展矛盾的有益尝试。

  兰州大学拥有我国草业科学目前唯一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草地农业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育种与种子学王彦荣教授团队,针对我国北方退化草地、荒漠化土地、农田撂荒地、矿山等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研究开发了一种以“腾格里”无芒隐子草为主要建群种的“草灌结合”生态修复模式。该模式搭配沙蒿、柠条、补血草、骆驼蓬等灌木与草本植物,根据当地植物群落,研究制定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组合方案。2019-2020年,“腾格里”无芒隐子草先后在乌海市广纳集团矿山排土场和骆驼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中转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景观修复效果。

  科技合作不断“升温”。2020年7月,自治区组织实施“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科技重大专项。2020年底,项目在乌海市启动。内蒙古智矿环保高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在兰州大学南志标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武强院士团队的支持下,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10家单位,围绕“建立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体系与解决方案、高效低成本治理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这一目标,研究模式机制、研发关键技术、开发创新平台、开展应用示范,探索建立内蒙古典型矿区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矿区生态修复模式,书写了校地科技合作的生动案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集成与示范了超旱生腾格里无芒隐子草新品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联合土工绿植垫、基于固废综合利用的保水缓释土壤改良剂、图像全景拼接软件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成果。截至目前,已超额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3万平方米,共进行了11种边坡防护模式,16种土壤改良模式,16种草灌结合、6种禾豆结合、1种矮乔与草结合等建植模式的研发工作。”项目负责人、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张永锋告诉记者。

  矿区开采存在许多边坡,边坡治理是矿区安全运行和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科研团队针对乌海市骆驼山蒙泰矿区弃土场和周边已有堆土场边坡防护形式及使用情况进行了长期、大量的调研,在总结常规边坡防护工程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堆土场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研发了一种柔性格构梁联合超旱生植物的立体加筋边坡稳固新技术。该技术应用预制轻质格构梁,人工即可现场搬运、组装及施工,克服了传统钢筋混凝土格构梁施工困难、费用高的缺点。同时,在格构区内种植适合当地的超旱生植物,具有生态防护、防风、固沙、聚水的效果。该技术的实现,将为我区矿区弃土场高边坡治理提供一种经济、绿色、安全可行的新方法。

  煤基固废的规模化循环利用,对于矿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基于固废综合利用的保水缓释土壤改良剂。这种土壤改良剂是以当地煤基固废、农林冗余等固废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多孔硅保水缓释材料,辅以生物菌种生产的保水缓释有机肥生物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具有增加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和土壤水肥保持能力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植物发芽成苗和生长。

  针对矿区土壤干燥贫瘠的自然特性,科研人员对边坡稳固和建植过程中土壤改良剂配方进行了优化升级,并对改良方式进行研究,以期实现煤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和矿区土壤增肥保水的改良作用,形成矿区土壤改良技术体系。2021年,这种技术在乌海市蒙西矿区骆驼山应用,让原本寸草不生的矿山呈现出一片绿色。与此同时,科研人员还开发了图像全景拼接软件,可快速测试检测区是否完全覆盖,并在短时间内生成更为精准的图像数据,为清晰解析矿区修复植被的绿色率、覆盖度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也为项目生态修复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人才引进  助力高质量发展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多年来,兰州大学与我区一直保持着广泛联系。

  在科技创新方面,兰州大学聚焦生态修复、稀土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与包头稀土研究院合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煤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环境治理等问题,与乌海市共建兰州大学乌海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兰州大学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我区转化落地;围绕陆面过程与水循环综合观测、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极端环境碳循环等问题,与阿拉善沙漠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合作共建沙漠与冰川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荒漠灌丛草地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与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气象局共建阿拉善荒漠-绿洲草地农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兰州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引进培养工作。2021年,将兰州大学纳入选调生“81育才工程”定向院校,成功吸纳11名兰州大学学子,来我区干事创业,发挥生态学、草学、民族学等领域学科优势,为我区添彩。今年,又有一批兰州大学学子进入定向选调考察阶段。我区兰州大学选调生们表示,要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干在实处的工作作风,在内蒙古这片热土上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充分展现兰州大学学子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的关心和组织的培养。

  “此次校地战略合作,为双方深化科技合作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冯家举表示,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将积极作为、主动对接,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深化校地合作,让校地合作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越走越深,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5版:读图
   第06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7版:出彩
   第08版:要闻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科技
科技传真
校地携手共绘高质量发展壮美画卷
自治区政府与兰州大学深化战略合作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