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灵感在脑海中闪过,一把灵巧的剪刀、一张鲜红的宣纸,纸屑飘落间的片刻工夫,便剪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形象……
清晨6点半,在位于巴彦淖尔市王府街黄河湾文旅产业园内的“郭永增剪纸工作室”,郭永增正在与学生一起聚精会神地创作《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剪纸作品。这一系列作品,设计宽42公分,长7.1米,要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完成。
郭永增是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巴彦淖尔市剪纸学会会长、巴彦淖尔市工艺美术大师。他热爱剪纸艺术,在多年的剪纸创作中,郭永增积学功深、博览群书,家中仅藏书就有10万余册,年近古稀的他,平均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每天晚上,他也至少要剪纸2—3个小时,苦练基本功。十几年间,郭永增创作的动物、卡通、人物、神话、植物及重大事件的各类剪纸作品达千余幅。
近期,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主题的22米剪纸长卷在他手中诞生了。这幅作品以非遗剪纸技艺为载体,将中宣部发布的第一批46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镌刻进作品里,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到《喜迎党的二十大》这一系列作品,实际是表达我们老共产党人的心愿,希望我们党越来越好,希望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郭永增说道。
今年69岁的郭永增是土生土长的巴彦淖尔人,他自幼在祖母指导下学习剪纸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掌握了剪纸的诸多技法,后随书法老师冯肇之学习书法,将书法和剪纸艺术相结合,2004年开始正式创作。郭永增刻画的剪纸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花鸟鱼虫、阴山岩刻、神话传说、戏剧脸谱、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等。他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剪纸相结合,尤擅长书法“剪”“刻”技法,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不拘一格的剪纸风格,他的多幅作品在全国各类剪纸大赛中频频获奖。2019年,郭永增创作的50.8米的象形字剪纸长卷“离骚”获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品“飞马奖”金奖,他同时获评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
在潜心学习和不断钻研中,郭永增主要以走西口的陕西、山西先民剪纸风格为基础,融合阴山文化和河套农耕文化,并借鉴甘肃、河北、山东等地的剪纸表现形式,形成了不拘一格、奔放粗犷的剪纸风格。2017年,郭永增在巴彦淖尔市文联的支持下创立了剪纸学会,在他的教授下,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剪纸课堂,他的剪纸传习所已经成为剪纸爱好者的实训基地。
郭永增是位用剪纸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师,他的剪纸作品《阴山岩刻图》《河套农耕图》《鸿雁传奇系列》《牛肉干的传说》等,体现出蒙古族游牧文化及河套农耕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河套剪纸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4年,《阴山岩刻图》《总干精神》剪纸获得首届巴彦淖尔市剪纸展一等奖;《追思焦裕禄》等剪纸作品入展2014年“中国梦·草原情”内蒙古剪纸艺术展,《阴山岩刻图》剪纸被内蒙古展览馆收藏。2015年,《阴山岩画》系列剪纸,被巴彦淖尔市申遗办收藏;《毛泽东》《冯玉祥》《赵一曼》剪纸作品入展“中·蒙·俄共同的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艺术作品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剪纸作品获2015年度巴彦淖尔市“讲文明、树新风”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大赛二等奖。2017年,《苦难辉煌》《三童祝寿》剪纸作品被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中国剪纸博物馆收藏。他的剪纸作品不仅销往全国,而且还有多幅销往日本、阿联酋等国家。
郭永增深耕剪纸沃土18载,不断挖掘剪纸的文化内涵,将剪纸艺术与中国故事融合表达,将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和祝福呈现在红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