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曾国藩小时候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遍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于是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虽然天资不高,但曾国藩懂得下“笨功夫”,做事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说到“笨功夫”,往往是苦累相随、风雨兼程,需要有韧劲、实劲和冲劲,于是意志薄弱之人畏而躲之,急功近利之人避而远之,图名挂号之人绕而行之。揆诸现实,工作没少做,收效却甚微,并非是我们不擅于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也不是决策方法不接地气,大多是缺乏定力,不愿下“笨功夫”所致。
自古成名者多由“笨”干、专注做事,是以有字颠、画迂、诗痴等称呼。钱钟书以博闻强记出名,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他进入清华后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越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就越要收起小聪明,越要下笨功夫,用尽全力去拼自己的梦想,没有这种勇气的人怕是成不了大事。一项事业、一件工作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也最需要咬紧牙关苦干实干。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披荆斩棘,需要征服许多“腊子口”“娄山关”,不下一番苦功夫、真功夫、硬功夫是做不好的,所以来不得半点虚、容不得半点假、做不得半点“秀”,必须实打实去干,老老实实摸实情、探实底,扎扎实实出思路、定措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和劲头把事情干好做实。
无数事实证明,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都是“能人肯下笨功”,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坚韧与勇毅。世上无捷径,即使有,也是靠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可能是费尽心机的妄想;也是靠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抛弃那些所谓的技巧和捷径,涵养久久为功的心态,锤炼实干苦干的硬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
唯至诚者,能致其极。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涵养定力、专心致志,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做下“笨功夫”的实干家、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唯有如此,才能干出一番业绩,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