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洞见】

让老地名焕发新活力

  ◎徐刚

  6月2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强调,要把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放在更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我国行政区划设置历史经验,稳慎对待行政区划更名,不随意更改老地名。要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做到非必要的不调、拿不准的不动、时机条件不成熟的不改。

  我国《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对地名文化的重视,加上急功近利的冲动,不少地方随意更改老地名,在地名上求新、求大、求洋,结果是受累不讨好。新地名往往既没有文化内涵,又无法获得群众认同,远不如之前的地名更有内涵。少数地方在地名上改过来改过去,人们最后还是习惯于使用老地名。

  一些城市在街道的命名上存在太过随意的问题,不少城市将老地名改得面目全非,不但改丢了历史,还改丢了文化,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名字却已面目全非,而随着这些老地名远去的还有地名背后的乡愁记忆。

  稳慎对待行政区划更名,不随意更改老地名,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文化传承保护的要求,应该成为各地在更改区划、更改老地名时必须遵守的准则。地名不只是一个地理符号,更是一个文化符号。老地名的背后不仅有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有历史文化、名人轶事,可以说一个地名可能就是一段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面对老地名时,面对的其实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值得欣慰的是,国内不少地方已经关注到老地名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把老地名保护问题提上了日程。比如北京市将583处传统地名列入保护名录,明确对于进入保护名录的传统地名,将建立全流程审批机制,严格审批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保护名录内的传统地名。南京市则将乌衣巷、朱雀桥等120个老地名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这些举措有助于老地名的保护,让老地名能够继续传承。

  留住老地名才能更好守护“文化之根”。对待历史地名、老地名要有敬畏心,把历史地名、老地名当成文物古迹进行保护。要留住老地名,就要遏制权力任性,相关部门不能随意更改老地名,实在需要更改地名、命名地名时要充分尊重民意,要进行公示,遵循严格的程序,要有相应的规则进行约束,建立健全科学的更名决策机制。

  在留住老地名、留住文化记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挖掘老地名背后的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讲好老地名的故事,让老地名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继承与创新中记录时代的变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呼伦贝尔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多下“笨功夫”
全面加强产权保护 厚植品牌成长土壤
规范管理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暑期消费别盲目
让老地名焕发新活力
谨防志愿填报指导陷阱
激活乡村振兴党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