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罐玉茶盏】 惊艳数百年

  □鱼子涵

  据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能制造玻璃器。越王勾践剑格上嵌的玻璃块、吴王夫差剑格上镶嵌的玻璃块等,均证明玻璃制品是封建皇宫贵族高级装饰品中普遍使用的原料。玻璃在《尚书·禹贡》中称为“琳”,《汉书》 中出现过“璧琉璃”“吠琉璃”“畎琉璃”的记载。两晋时代,玻璃被称为“药玉”,唐宋称之为“琉黎”“颇梨”,元代称“药玉”“罐玉”等。

  国宝级文物玻璃莲花托盏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盏高4.9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3.4厘米;托高1.2厘米,口径15.2厘米,由蓝色玻璃制成,模铸法成型,半透明,胎内含气泡,口、腹部为七瓣莲花式。底为假圆足,底心微内凹,口由尖锐的莲瓣尖组成,器型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托的内圈为八边形,斜内凹,口沿稍扬起,八瓣莲花状,颜色比盏略浅。

  茶托始见于东晋,是用来衬垫茶杯的碟子,也称茶舟、茶船、茶拓子,用途是放置茶杯以防烫手,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朝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唐代茶托口较矮,有的口沿圈曲作荷叶状,颇为精美;宋辽时期茶托几乎成了茶盏固定的附件,托口较高,中间呈空心盏状;明代托口微鼓,亦有船形茶托,清代茶托为圆形。中国是茶的故乡,古代嗜茶者对托盏特别讲究,多用金银或名瓷制成。

  这套托盏1999年出土于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元代陇右王汪世显家族墓群,是汪世显的孙子汪惟贤生前的用品。汪惟贤的官职做到荣禄大夫、大司徒,位高权重不输其祖父。史书记载,汪氏金、元、明三代为官多人,载入传记及列名字者多达30余人。汪氏墓群是我国保存完整且比较少有的家族元代墓群,汪世显及其后辈14代200余人都葬于此地。墓群中陆续出土的700多件文物中,普兰色半透明玻璃莲花托盏惊艳了所有人。盏与托各一件,以模铸法成型,体内均有大量气泡,尖锐的莲瓣尖成为其造型上区别于后代的一大特点。盏与托制作精巧,造型华美,是元代玻璃器皿中的稀世珍品。

  遥想数百年前,风中带着热浪的某天,身居高位的王惟贤,在一清凉处,托着心爱的玻璃莲花托盏,一边细品清茗,一边欣赏托盏姿态优雅的瓣瓣莲花,是怎样的一种心境?这件玻璃莲花托盏不仅展示了汪氏豪门在元朝时候的鼎盛,更让现代的我们感受到了元代人的审美情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北国风光
   第08版:兴安
   第09版:要闻·广告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青铜冰鉴】 最早的冰箱
【犀雕荷杯】 古人的浪漫
【玻璃瓜盒】 清凉沁心脾
【罐玉茶盏】 惊艳数百年
【素纱襌衣】 轻薄如蝉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