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伤保障,从“事后补偿”到“主动预防”

  □本报记者  梅刚

  “脱硫塔附近外来施工人员的用电设备电源插头缺失,极易引发工伤事故,需要立即整改。”今年6月,在乌海市一企业生产现场,工伤预防专家通过大数据分析该企业近3年工伤事故发生类型,从人和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把脉”,为企业开出对症“处方”。

  这次“问诊”只是我区工伤预防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自治区人社厅、住建厅等8部门建立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深入研究全区近3年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及工伤事故伤害和职业病危害行业、工种等情况,掌握工伤事故高发的区域、企业、工种及事故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培训,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据了解,我区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和人民健康工作,积极推进全区工伤预防工作开展。去年12月,内蒙古全面启动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区工伤保险实现从事后补偿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为有效提升职工工伤预防意识,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全区各地开展工伤预防宣传进社区活动,专家组通过工伤预防知识讲解、工伤保险政策培训宣传、工伤事故案例预警展示、工伤预防技能培训、工伤事故场景互动体验等方式,将工伤预防相关知识送到一线职工身边。

  参加培训的企业安全员吴磊表示:“培训形式新颖、内容实用,可有效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自治区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翟瑛珺说:“科学制定不同行业工伤预防方案,加快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工伤预防示范企业,探索建立自治区级工伤预防实施标准,推动工伤保障重点由事后补偿向事前预防转变,切实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除了工伤预防优先,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更好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在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的同时,预防与赔偿并重。

  “多亏有工伤保险,足额报销了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让全家人渡过难关。”7月10日,辽宁籍建筑工人齐云激动地说。

  来自丹东市宽甸县的齐云,2021年3月被江苏一家建设公司招入企业,安排在呼和浩特市项目部从事水暖工工作。去年5月,齐云在工作中被切管机将左手食指切断,住院治疗、康复13天,经单位申报、人社部门审核后,工伤保险基金为其支付工伤医疗费3.6万元。

  除了工伤医疗费报销,还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5万元,一次性医疗补助金5万元,共支付给齐云龙13.6万元,让全家人解除了后顾之忧。

  项目部负责人王林说,由于参加了工伤保险,绝大部分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报销,有效保障了职工的劳动权益,也化解了企业用工风险。

  记者了解到,随着工伤保险事业发展迅速,我区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三位一体”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一张保障职工安全的“防护网”已经形成。截至目前,全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45.34万人,新开工项目参保率97%,尘肺病重点行业参保人数近25万人。随着工伤保障网不断延伸,更多的劳动者获得了职业伤害保障。

  自治区人社厅将持续同工伤预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充分联动、密切协同,围绕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抓好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和扩大重点领域工伤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增参保”“降数据”“探模式”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推动全区工伤预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广告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8版:锡林郭勒
◎社会速评
科技支撑,内蒙古“双碳”之路行稳致远
特色课程 让学生每天都精彩
看病买药不用带卡啦 医保结算进入“扫码时代”
工伤保障,从“事后补偿”到“主动预防”
别样婚纱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