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汽车尾门,露出内里乾坤。通过简约的装饰,带上自制的商品,一个后备箱小摊就这样落地了。这个夏天,后备箱经济蔓延到全国多个城市。
后备箱经济形式灵活、机动性强、门槛不高,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创收渠道,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也提升了城市的“烟火气”。但与此同时,后备箱经济目前还存在是否属于无证经营,是否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等争议,需要有关部门及各参与主体进行积极有益的引导,对其发展作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后备箱经济要绚烂也要规范,一些地方已经在行动。在北京、广州、西安等城市的后备箱集市,多由正规组织向政府或商场申办,向后备箱摊主收取一定摊位费后,为其提供场地和宣传,同时还会为后备箱摊主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如必须持有健康证、经营许可证等。这样的做法,就值得借鉴。
有温度的监管也很有必要。各地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定专门的可经营区域,对区域内相关经营人员、参与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并加强对该区域的监管。对于后备箱摊位经营者,还可以减免税费,在合乎规矩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
此外,对于行业本身,也需要强化自律机制的建设。具体来看,后备箱摊主要提高经营素养,主动配合城市治理要求。尤其是应确保产品的质量,谨防出现食品安全或者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诚信靠谱的经营,不仅是对消费者和市场负责,也有利于自身发展。
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后备箱摊位,既是城市的一道新风景,也是拓展消费场景、提振消费活力的“微创新”。对后备箱经济多些包容之态,给其提供便利,创造一些宽松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市场监管,包括夜市环境、治安秩序、市场秩序等,把后备箱经济业态引导好、监管好,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其正向效能,才能为各地夜经济多增添几分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