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言书道寂,翰墨鉴春秋。”青年书法家杨家伟的一幅书法作品中,描绘了自己在书法领域深耕多年的内心独白。在杨家伟看来,传承翰墨、坚守国学是要用一辈子去做的事。
杨家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博士,师从李一先生。他的作品曾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展赛。2020年,作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雄鹰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杨家伟成为该校美术学院的一名教师。
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综合素养的展现,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执著和激情是促进书艺俱进的不竭动力。在杨家伟的书法作品中,常透漏出一种书与情的辉映。
杨家伟的才情源于他的勤奋和文化滋养。“书法艺术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学好书法,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艺文兼备。”
杨家伟的故乡是河南新乡,从小浸润在深厚蕴藉的中原文化中,他的诗词,时而有“旅亭风度蝉声远,野驿云开雁路长”的游子思乡情,也有尽显“唐风晋韵遗疏狂,浓淡平生放浪”的浪漫胸怀,文化底蕴可窥一斑。“杨家伟的作品字里行间描绘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展示着一位青年才俊的感知生活和兼蓄才情。” 中国书协原副秘书长白煦评价他。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杨家伟常常这样教导他的学生:“好的书法如同一张名片,彰显个性魅力的同时也在无形中表达着我们的文化自信。”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每当发现基础不错的“好苗子”,杨家伟总是很欣喜,他希望能通过好好培养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在书法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在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的道路上,杨家伟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蓬勃力量与激情,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展现青春担当。在2021年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书法大展”上,杨家伟以革命烈士多松年的英勇事迹为题材创作的行书作品《草原雄鹰多松年》参展。
“每次走基层,都会被群众们对书法艺术的热情和执着打动,我们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发挥自身优势,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爱上国粹、爱上传统文化。”来到内蒙古后,杨家伟积极参加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从田间到厂矿、从社区到边防,都留下他忙碌而活跃的身影。写春联、送万福、做讲座……一次次走近群众的过程中,他汲取到更多创作的源泉与力量,还获评为中国书法家协会2022年“送万福进万家下基层公益活动先进个人”。
采访即将结束时,杨家伟给记者展示了一幅即将参展“征程——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法大展”的诗文并茂的作品《咏库布齐沙漠》:亘古荒凉库布其,也曾林茂草萋萋。狼山北走听鼙鼓,河套南横跃马蹄。久厌尘风遮日月,新行国策展虹霓。黄沙已作金沙响,绿色铺成锦绣蹊。
“学习书法须植根传统,即对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研究,而非‘依样画瓢’做表面文章。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消化、吸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的书写习惯、审美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会逐渐被‘否定’和‘同化’,这一切都将与入古的深度密切相连。”杨家伟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