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卷云托火焰宝珠纹:文物承载的中华文化基因

  □李月新

  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村附近发现了两座墓葬,其中编号为1号的墓中发现了辽天赞二年(923年)墨书题记,是迄今为止发现明确纪年最早的辽代墓葬,学术价值极高。尤为珍贵的是两座墓葬还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壁画,虽尘封千年,仍色彩艳丽,熠熠生辉。特别是在1号墓甬道拱门顶部两侧的一种用于装饰的纹饰,尤为有趣。

  这种装饰图案对称分布,下部卷云以墨线勾勒轮廓,多重墨线由外向内螺旋卷曲,形成层叠状云头、云尾,呈两朵云头相对,云尾横向延伸形态。墨线勾勒间空内填蓝、绿、黑彩,由深及浅,层次分明。两朵卷云上托火焰宝珠,宝珠内满绘浅绿三瓣花形纹样。此外,在1号墓墓顶西披上还绘制有三个呈“品”字型分布的单体卷云火焰宝珠纹,其纹饰构成亦为卷云上托火焰珠,但形态与前述1号墓甬道拱门顶部处略有不同:图案中的卷云云头向上,云尾垂直向下,呈竖立形态,四朵卷云上托一火焰宝珠,宝珠中心有黑色圆眼。图案均以墨线勾勒,内以红黑蓝淡蓝彩晕染。

  这种由卷云纹和火焰宝珠纹组合构成的复合型纹饰,在辽代十分普遍,并且依据装饰需求,在造型与组合形态上变化多端,呈现出双朵云托火焰珠、多朵云托火焰珠、多朵云配多火焰珠等多种样式,可见其在当时是十分风靡的。

  那么为什么卷云托火焰宝珠纹在辽代如此流行呢?这就要从卷云纹和火焰宝珠纹两种纹饰谈起。

  卷云纹一般被用来描绘以“C”或“S”形卷曲为基本形态的纹饰。远古时期,人们对天充满敬畏,而云卷云舒、或暗或明,则成为上天向人间示意的讯号。天空中灵动、变幻的云,是早期人类创造图案的灵感来源。古朴单纯、线条流畅的云纹曾被先民们广泛施用。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成果来看,最迟到新石器时代,“C”或“S”形卷曲纹就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形态的陶器装饰纹饰。在我国境内从西到东,由南至北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如赤峰市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中以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为题材的彩绘陶器,图案多由横竖直线及大小不同的C形、S形、T形曲线并附加变化构成。这种灵活运用“C”形卷曲的纹饰,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风景。

  从商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云纹作为中原地区最为常见的装饰组合纹样,被广泛使用。隋唐时期云纹以卷曲的云头和袅绕的云尾构成的朵云形状为主,被称为“朵云纹”或“如意云”,代表了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宋朝云纹造型在基本继承隋唐时期朵云纹的基础上,在图案中增加波折曲线,云头部分的变化加多,出现了卷向两边的云头、三个向内卷曲小云头、灵芝头状等样式,云纹造型也根据装饰的内容、材质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契丹民族从社会生活到文化习俗都是深浸华风。唐代流行的卷草纹、牡丹纹、云纹等,在辽代都深受契丹民族的喜爱,被广泛地施用于各种装饰中。如宝山1号辽墓的壁画中就留存有多处云纹,穹隆顶上绘制了双头朵云纹、卷云纹,作为辅助图案使用。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云气升腾,象征了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火焰宝珠则是破除黑暗,追求光明的象征。宝山1号墓中甬道拱门顶部两侧的卷云纹托举火焰宝珠纹样,表明了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综上可知,宝山1号辽墓壁画中所绘制的卷云火焰宝珠纹实际上是在继承并发展中原地区传统云纹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装饰纹样,并进一步丰富了纹饰的内涵,成为辽代墓葬壁画中被广泛使用的辅助图案,用以表达辽人的美好意愿。可以说,卷云火焰宝珠纹承载了契丹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系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4版:文件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鄂尔多斯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一人两项绝活 指尖刚柔并济
卷云托火焰宝珠纹:文物承载的中华文化基因
深掘“小手艺”的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