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时,因街亭是军事要地,便派自幼熟读兵书的马谡镇守。马谡在选择营地时,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坚持按“居高临下,隔水为营”的兵法惯例将人马驻扎在山上。结果,司马懿带兵来攻时,断其水道,而后放火烧山,令马谡军队不战自乱,留下了“马谡失街亭”的典故。
现实中,也有像马谡一样的人,把所有惯例当成玉律,把所有经验奉为圭臬,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怠于思考、懒于改变,一味“从一到十”地复制和重复,而没有研究如何“从零到一”。这样,既形不成清晰的工作思路,也拿不出管用的工作方法,更难以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
不可否认,有些模式化的手段、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思维方法和手段也要及时更新,如果依然沿用旧思维,依赖“老模板”,守着“土黄历”,满足于工作做了,却不问实效几何,则无异于刻舟求剑,到头来只会徒耗精力和时间,阻碍工作向好向上发展。
套用模板墨守成规,看似勤奋努力,实则是偷了懒。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多思则聪,多想则明。思想一勤快,头脑就活跃,工作就风生水起。只有敢钻“矛盾窝”,常出“思想汗”,多和问题周旋,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核心和关键,深进去弄清原因、把握症结,才能理清思路、找出良策。
“心胜则兴,心败则衰。”世界上最可怕的并非失败,而是思想上自我设限抑制了成功。困于舒适区,沉溺安逸、不思进取,于已知中循环、在老路上打转,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主动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挣脱禁锢思维的锁链和牢笼,不给自己设限,不满足于“过得去”,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拔足再濯,已非前水。避免落入套路的窠臼,就要永葆进取之心,一刻不停地加强学习,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同时还要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如此循环往复,方能真正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推进高质量发展,就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也意味着要下笨功夫、真功夫、硬功夫。唯有摒弃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的畏难心态,祛除上推下卸、“击鼓传花”的作风顽疾,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敢于攻坚不怕风险、善于突破不怕挫折,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化解风险挑战,领略到绝顶险峰的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