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机+农艺 合力增效益

  □本报记者  韩雪茹  实习生  王敏

  油菜收割时节,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的田野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在一块油菜田里,数十台收割机马力全开,轰轰作响,成熟的油菜秆卷入收割机,收割、脱粒、分离等工序一气呵成,运输车严阵以待,满载粮食运往麦场,从收割到输送再到晾晒、烘干,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

  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科技正在沃野不断迸发新活力。

  据介绍,从2017年开始,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油菜创新团队合作开展油菜丸粒化包衣研究。经过5年的反复试验,已经探索建立了油菜丸粒包衣技术体系,通过同田对比发现,丸化包衣加精量点播,实现播深一致,成熟一致,可节种50%,节药50%,亩增产26斤,油菜含油率可提高1%-2%,亩增效约百元,还可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提升生态效益。

  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只有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通过重点推广油菜包衣免耕精量播种、水肥药一体化节水节肥、病虫草害绿色统防统治、全产业链示范等新技术和管理模式,建立油菜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模式攻关田,推广种植“双低” (低芥酸、低硫甙)油菜品种,不断探索适宜本地区的油菜模式化栽培技术。

  装有卫星导航系统的机械穿梭在田间,助力抢种抢收;无人机在天空中纵横,助力“虫口夺粮”。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科学技术做支撑。

  “多年来,我们在加强农机与农艺有机融合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农机的生产效率,调动农艺的科技潜力,实现农牧业增产增效。”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农机科技部副部长张中原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出彩
   第05版:国内新闻·专题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北疆文旅
   第09版:国内新闻
   第10版:国内新闻
   第11版:锡林郭勒
   第12版:乡村振兴
“一园四联”成就火红“柿”业
“蒙”字标让内蒙古绿色 农畜产品卖上了好价钱
草原迎丰收 牧民打草忙
玉米+大豆 共奏增收曲
农机+农艺 合力增效益
〖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