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走进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村里的道路上来回穿梭着秋收的拖拉机、收购农产品的车辆络绎不绝,村里的成片果树上各种小杂果琳琅满目,正是采摘的好时节,农民忙着将新鲜的水果摘下装箱打包,养殖户们照料着各家圈舍里的鸡、羊等牲畜,忙得不亦乐乎,整个村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眼前这美好的景象离不开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张三明多年的努力,2015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张三明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兴产业、树新风、强堡垒,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见到张三明的时候,他正在通往民主村四组的村道上亲自监督道路翻修工作。今年他又从交通局争取了8.5公里的道路翻修项目,把村里陈旧破损的道路进行了翻修。农村想要发展起来,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硬性指标,张三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利用三年多的时间,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共为村里修了74.9公里水泥路。此外还建成了8个活动广场,5个活动室,4万多米院墙,水、电、网、厕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因为党建工作不够严、权力分配不合理、组织架构不科学、没有凝聚力等各种原因,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时候,民主村曾是当地有名的“上访村”,村里的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一度走了下坡路,变成了“落后村”。
为了扭转当时的尴尬局面,张三明当选党支部书记后,首先把权力分还给了农民,以前村里的所有审批权都在支部手里,■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成了书记的“一言堂”,而村民代表只有监督权,没有话语权,在很多事情上出现了分歧和矛盾。张三明上任后,当机立断地把党支部的审批权拿出50%交给村民代表,把村民代表50%的监督权交给党支部,并率先在临河区村组干部中建立了“三务”公开骨干微信群,在每个村民小组建立了阳光公开微信群,把粮补、低保调整等工作在群里公开,实现了村有公开栏、组有大喇叭和小黑板、户有微信群,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了信息公开“全覆盖”,既给群众一个明白,也还干部一个清白。
同时,他还推出“五人小组”工作法,在每个村民小组推选五个村民代表,实行“五张嘴参与议事,十只眼全程监督,五支笔把关复审”,进一步畅通了村组基层治理的“微循环”。此项工作在全市进行了总结推广。
2018年,张三明为了把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结合当地多年的林果产业基础,租了一辆50人的大巴车,带领村民代表们到陕西省有名的林果产业基地观摩学习果树种植经验,顺便还去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旧址等革命根据地,看红色文化,听革命故事。回来时不仅带回了20多种小杂果新品种,为村里的林果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通过红色文化的熏陶,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
在张三明的带领下,民主村通过精心谋划和布局,产业结构呈现出“一林二养三瓜菜”的景象。当前,村内形成栽种林果业3120亩,年产禽蛋63万斤、年出栏肉羊11万只,露地种植蔬菜、西红柿、西甜瓜7500亩。
西红柿是民主村的拳头产业,连续6年每亩收入达到20000元,最高达到39000元。张三明通过考察市场发现每年的8月初至10月10日左右是全国西红柿市场空档期,这一发现让他喜出望外,于是他当机立断,把民主村西红柿上市时间调到了每年的8月3日,同时通过控水、控肥、控药等科学种植方法把西红柿质量提上去,专走高端市场,使村里的西红柿价格直线上升,也让村民的钱袋子越发“饱满”了起来。
在临河区举办的三届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大比武”擂台赛上,张三明蝉联了三连冠。谈起擂台比武三连冠,他说:“因为我做到了两个兑现,一是给村民承诺的兑现,农民其实是最务实的人群,你只有做出实事,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他才会信服你。另一个是给政府述职时的兑现,‘两学一做’不只要学,还需要做,只有学以致用,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会真正获得认可。”
“眼睛要看得见群众,鼻子要‘嗅’得到群众的困难,耳朵要听得见群众的呼声,嘴巴要不断宣传党的政策,肩要扛得起重担,心要始终和群众在一起,为群众带出一支响当当、硬邦邦的队伍。”这是张三明给村民们作出的承诺。
这些年,张三明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中心,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得到了广大村民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获得自治区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今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他说:“非常荣幸能够成为二十大代表,同时也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会不断地创新发展,给村民们带来更多的实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