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宋代科学家沈括在读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大林寺桃花》时,看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不禁诧异,并以讥讽的口气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又桃花始盛开呢?自相矛盾啊!”想不到,在一年初夏四月,他到一座山上考察,居然亲眼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不由满脸愧色,十分佩服地说道:“白乐天写的正是此景,确实是妙笔啊!前时我是错怪他了。”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意思是说,真正的知必须付诸实行,没有行的知就不是真知。沈括错评桃花诗的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看事情只凭主观臆断,死守固有的经验,往往是要“翻船”的。只有身体力行、深入调查、仔细求证,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获得客观性、真理性认知。
人非生则知之者,要求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离开了实践,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是前提,行是关键,是实际成效、最终检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知促行、以行践知,方能做到知行合一。
有些人把马列主义之“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这是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对学风不正的批评。光说“好箭”不射箭,这是典型的知行不一现象。正所谓“知而不行,是为不知”,口号喊得“震天响”,表态表得地动摇,到行动上就挂空挡,这种知而不行,无异于坐而论道、纸上谈兵。
行胜于言,质胜于华。一点点的身体力行,胜过无数次不切实际、看似伟大的空想空谈。从纸上谈兵的赵括到言过其实的马谡,无不雄辩地证明,从纸上、从书上得来的东西是不完全可靠的。真正有效的东西,一定是从实践中得来。哲人有言,“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是隐藏在每一个人身边的破坏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善读“无字之书”,将知行合一落在实处,干事创业才能找寻到真正的良方。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对党员干部而言,既要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更要知难而上、迎难而进,勇担重任、冲锋在前,扑下身子办实事、解民忧,将实干进行到底,用力行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