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织锦护臂。
年代:汉代。
质地:织锦。
规格:长18.5厘米、宽12.5厘米。
特点: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国宝之一。
渊源:护臂是古人射箭时保护胳膊的护具。文中织锦护臂呈圆角长方形,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护臂上织有上下两排“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字,此外还有凤凰、鸾鸟等珍禽瑞兽以及云纹、星纹等,织造工艺非常高超。与织锦护臂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讨南羌”织锦残片,根据对具体史实的研究和图案的缀合分析显示,织文可以连续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据考古专家分析,这块织锦护臂很可能是蜀锦,织造完后被运往长安城,经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也就是现在的尼雅遗址。无论文字还是纹样,都能说明这件织锦的织造规格很高。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意思是金、木、水、火、土5颗星星同时出现在东方的上空,有利于中原。“东方”是我国古代星占术中特定的天穹位置;“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京畿地区及中原,是一个地理概念。“五星出东方”指5颗行星在一时期内同时出现于东方天空,即天文“五星连珠”或“五星聚会”现象。
1995年10月,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尼雅遗址一处墓地上例行考古挖掘,几个月一无所获。就在大家失望时,突然发现了一座古墓。这是一个双人合葬墓,死者身上穿着许多衣物,最显眼的是其中一具尸体的右臂上绑着的这块色彩鲜艳的织锦。
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精绝国故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民丰县喀巴阿斯卡村以北20公里的沙漠中。尼雅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原王朝与西域古国的关系,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
点评:织锦护臂的织造工艺非常复杂,是汉式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
藏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