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昆都仑区

让“红石榴家园”更加温馨

  □本报融媒体记者  吕学先

  昆都仑区融媒体中心  雷媛媛

  气势恢弘的政治生活馆,文脉悠长的正北山河历史文化馆,底蕴深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宣教室,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走进包头市昆都仑区市府东路街道阿1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感扑面而来。面塑、刺绣、老照片等精美的展陈品不时吸引前来办业务的群众驻足。

  “爸爸,你看,这个穿白衣服的人是什么民族?”“她是白族少女,头上戴的头饰也叫‘风花雪月’……”居民胡新亭指着展陈柜里的面塑给女儿讲解着民族服饰特点。

  “这真的是老包头的照片吗,和现在差别太大了!”社区居民郭峰看着墙上新老包头的对比照连连感叹。

  居民们低声的议论和赞叹,阿1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翠兰全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李翠兰所管辖的社区是一个聚居着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7个民族的多民族社区。今年,社区围绕中国共产党党史、包头历史、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精心打造了四个展陈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目前已接待社区居民、游客、中小学生3000余人次。

  说话间,一阵阵骏马的奔腾声和嘶鸣声引起记者注意。

  循声走过去,十几名身着冰蓝色蒙古族服饰的演员正跟着团长王竹青练习走舞台步。

  李翠兰介绍, 阿1社区2019年组建红石榴艺术团,其中有伊特格勒模特队、莫尼乌拉合唱团等12支文艺队伍。每逢传统佳节,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开展“我们的节日”“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文化主题活动。

  有声有色、有形有感的文化活动和阵地建设使人印象深刻,潜移默化的文化浸润和无处不在的文化认同感同样能激发群众共鸣。

  在黄河街道友谊十九小区,记者看到,朱红色的钢架结构上,“友谊19会客厅”几个大字分外夺目。穿过宽敞的小区道路,极具年代感的大烟囱,2000平方米的居民活动室,焕然一新的社区休闲文化广场,与“齐心协力建包钢”息息相关的墙绘、雕塑和文字随处可见,仿佛重回到了建设包钢的那段火红年代。

  “我们小区是包钢职工的家属楼,许多居民都是当年随父辈从五湖四海来到包头的包钢建设者,我们今年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和‘建设包钢’有关的设计。”友谊十九四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吴秀凤告诉记者,友谊十九小区是目前自治区单体面积最大、居住人口最多的小区,共有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十多个民族。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促进各族群众共事共乐共享,友谊十九四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组建了10支“小巷红色头雁”队伍,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的烦心事儿。

  今年10月包头发生本轮疫情以来,友谊十九小区抗疫压力倍增。1952年随父亲从辽宁来包头援建包钢的闫修华、1955年随父母从通辽支援包钢建设的苏建国,上世纪60年代从陕西来包头的下乡知青郭荣绥等200多名“小巷红色头雁”队伍成员就地转化为抗疫先锋队,全力投身到社区抗疫工作中。

  “这是‘齐心协力建包钢’精神的延续,没有团结的社区居民,只靠社区工作人员是做不好抗疫工作的。”年近60岁的吴秀凤动容地说。

  据昆都仑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贺青介绍,昆都仑区是自治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旗县区,有45个民族聚居在此。近年来,昆都仑区将着力点放在社区,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到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目前,共有“红石榴家园”102个,已打造完成友谊十九四社区等10个“红石榴家园”示范点;在乌兰小区建设“红石榴广场”;市府东路街道阿1社区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2022年在钢38社区、阿1社区培训民族工作助理员100余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贺青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契机、搭建平台、创造场景,推动‘红石榴家园’于2023年实现全覆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影像力
【云集】
让“红石榴家园”更加温馨
【云听】
平安你我他
“红色物业”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