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孟慧敏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追求贯通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使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特质。
着眼于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对从事物质实践的主体即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予以充分肯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人口体量规模巨大,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大的国情。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现实利益”,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活跃的主体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亿多人民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着眼于最广大人民利益实现的现代化,是以全体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既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共享革命、建设和改革成果的主体。
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无论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的目标指向,还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要求,或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都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准则,才能避免“共同贫”和“少数富、多数穷”两个错误方向,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质、不变味,始终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阔步前进。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遵循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本逻辑,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下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宿命”,为解决财富鸿沟、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提供了智慧方案。
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不是片面的发展、畸形的发展、不自由的发展、不充分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和谐的发展、自由的发展、充分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发展不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是被迫片面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中,资本逻辑导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产生巨大的不平衡,致使人的价值取向和自我评价都以资本为导向,其结果必然是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泛滥。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 不仅要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要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进入新时代,我们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美丽中国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因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和价值理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现出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对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效克服了西方传统现代化进程中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物质财富的发展通病,缓解了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日趋紧张的关系。
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智慧方案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有力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的迷思,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上,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经济上,倡导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又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成功开辟出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奉行扩张主义、霸权主义的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根本性区别。这条和平发展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摒弃了以侵略、剥削、压迫为特征的西方现代化弊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