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寸之地尽显增收智慧

  □本报记者  薛来

  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养鸡户赵连义就在院子里忙乎开了。他一边“咕咕”地叫着,一边把玉米撒在院子里,随之,几十只土鸡便开始在地上啄食。

  赵连义家住赤峰市林西县林西镇常胜村,这几年通过发展庭院经济,让他的腰包鼓了起来。“乡村振兴政策就是好,发展庭院经济还给补贴呢!”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搭建了鸡舍,养了50只土鸡,加上政府补贴,一年下来纯挣四五千元。”

  内蒙古地域辽阔,农牧户庭院面积普遍较大,适合发展庭院经济。2022年,为了应对疫情影响、解决脱贫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内蒙古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局和农业农村部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结合全区产业基础和乡土特色,引导农牧民探索发展多种类型庭院经济并取得显著成效。

  “之前院子里面放了很多杂物,又脏又乱。通过整村推进庭院经济,不仅环境变美了,每户人家还能增收上万元。”通辽市库伦旗水泉乡文家杖子村村民李民喜不自禁,“村里免费给我提供锦绣海棠的树苗和技术指导,光这院子一年就收入了12000元。”

  一年来,内蒙古逐步探索出“以户为基+以院为体”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各地按照农区、牧区的不同地域和生活特点,坚持以户为基,找准发展定位,重点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庭院经济。以院为体,强化精准施策。对有种植蔬菜、经济作物和果树意愿和经验的农牧户,推行以户为点、串点成线的方式,将各家各户连在一起,通过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村一品”格局;对有养殖意愿、有养殖经验的农牧户,实行联建共管,把销售的主体定位在合作组织上,让农畜产品带着市场进庭院。

  一年来,全区通过政府引导+资金项目保障,制定差异化补助政策发展庭院经济。各地坚持把中央、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京蒙协作资金不得低于60%用于产业发展,并重点保障高质量庭院经济、市场主体带动、代耕代种社会化服务、牲畜品种改良和务工就业等农牧民增收项目的资金需求。2022年,全区投入4199.67万元财政帮扶资金、6111.38万元信贷资金支持脱贫家庭发展庭院经济。对积极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项目农牧户给予差异化补助支持,优先支持有条件的嘎查村整村推进庭院经济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水库村以合作社联合社为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联合周边9个村的村党支部,通过整合各村特色产业优势,确定种养需求,签订私人订单,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使庭院经济成为由单一发展变为互助协作的大产业。“原来在院子里种点菜,全都是自己吃了。后来村里鼓励发展庭院经济,我就把能利用的空间全部种上了蔬菜,可销路却一直不好。”水库村村民王红说,“但自从成为联合社的订单种植户,家里的菜再也不愁卖了。联合社免费提供秧苗和技术,菜品质量合格,合作社会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

  “2022年,联合社共发放鸡雏2.8万只,秧苗14.75万株,带动2193户参与庭院经济,全年庭院产值突破300万元。”水库村党支部书记、联合社理事长崔宝权介绍时言语中透出自豪。

  ■下转第3版  ■上接第2版

  一年来,全区突出“科技服务+合作社”引领,赋能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有计划性地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产业发展带头人,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机构,全面强化农牧业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持续提升农牧民群众掌握良法种植、良种繁育等农牧业专业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提供智力支撑。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与农牧户通过吸纳就业、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对符合要求的市场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支持。

  一年来,全区通过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美了农村牧区,富了脱贫群众。形成“突泉县紫皮蒜”“科右前旗沙果”“巴林左旗笤帚苗加工”“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鄂伦春桦树皮工艺”等品牌。2022年,全区高质量庭院经济累计覆盖23万户50余万人,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其中,脱贫户5.23万户,监测户3568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春节假期旅游市场扫描
~~~
~~~——记春节期间坚守中巴经济走廊 农业合作项目一线的中国农技人员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第06版: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稳步复苏 年味浓厚
多国新春活动精彩纷呈 中国文化海外绽放光芒
种出红火的好日子
扬优势促转型,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方寸之地尽显增收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