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新招优招强 做大经济总量

——内蒙古二0二二年招商引资工作盘点
呼伦贝尔——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绿色生物农兽药扶贫产业项目。
兴安盟——伊利乳业液态奶“5G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示范项目。
通辽——河北毕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不锈钢轧钢酸洗建设项目。
包头——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5-10MW新能源超大型陆上风机整机及关键核心部件高端智能制造项目。
赤峰——山东东岳集团高端氟新材料产业园项目。 呼和浩特——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5G数字工厂项目。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决定未来的“优先工程”,抓住了招商,就抓住了机遇、抓住了未来、抓住了发展。从实践经验看,招商引资是抓经济、促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现实需要看,招商引资是扩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从长远发展看,招商引资是强产业、促转型的有效途径。

  2022年,内蒙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各盟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年初确定的“常态化走出去、精准化引进来”路线图,纷纷按下“挂图作战”快进键,开启招商引资“全速模式”,勠力同心推动招商引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多内蒙古贡献。

  2022年,全区各盟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26次,达成签约项目3119个,协议总投资3.93万亿元,全区共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749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3409亿元。

  呼和浩特市对标“六大产业集群”强化招商

  成效

  2022年,呼和浩特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7次,全市招商引资国内到位资金418.4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5.9亿元人民币。

  举措

  市级牵头。成立了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市级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开展招商引资28次,深入推进伊利智慧健康谷、蒙牛乳业产业园、中环产业城、沙尔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林格尔新区金融数据中心等对首府具有引领性、支撑性重大项目集聚区建设,引进了总投资超过700亿元的华为云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超过350亿元的正泰集团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三峡集团抽水蓄能及风光储一体化能源基地项目、总规模超过200万平方米的全球单体最大的宏福集团现代农业智能温室项目,以及国家能源集团北方总部、中国石化北方总部等一批超大规模重大项目。

  专班推进。紧紧围绕“六大产业集群”,组建了产业和招商“双专班”,招商专班坚持常态化走出去,“点对点”对接产业集群关联项目,推动了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旭阳集团煤焦化项目、投资100亿元的国纳新材料项目、投资50亿元的交通银行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国家级气象高性能计算机迭代工程项目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实施。组建市优化营商环境专班,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部门联动。全市各部门全部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发改、区域经济合作等部门,负责全程跟进对接;农牧、工信、商务等部门牵头负责分口盯办,自然资源、行政审批、土地收储等6个主要审批部门同步跟进,建立项目手续办理“2+3+6”服务机制,全力保障项目落地进度。

  商会助力。密切联系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陕西等地商协会组织,借助资源优势,对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文化旅游、大数据等领域的128家重点企业,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活动支撑。2022年全市各地区举办线上、线下推介、签约、开工仪式等活动共138场。疫情过后第一时间举办了强首府·聚青城呼和浩特市“百家联盟”招商大会暨高质量发展项目签约仪式,会上共签约31个项目,协议总投资额近600亿元。

  亮点

  紧紧围绕产业集群及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行业、关键节点,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项目推进、政策保障等方面重点发力,提前两个月完成“双千工程”目标。

  推出23项硬核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登记市场主体4.45万户。

  推行“一网通办”“自助办理”,实现全程无纸化、电子化注册登记,市本级“一网通办”事项增加至820项,全程网办事项增加至707项。减免企业开办费用224万余元。

  包头市坚持“两新”导向抓招商

  成效

  2022年,包头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4次,达成签约项目296个,协议总投资5060.4亿元,全市共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55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77.2亿元。

  举措

  确立“两新”导向,聚焦抓实干成,转变招商引资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培育新增量、打造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求真务实、不图虚名,力戒招商引资中的形式主义。

  坚持精准推进。围绕产业链上下左右深度分析包头市关联产业、企业和产品,建立招商引资意向清单,采取“高频率、精准化、小分队”的形式走访对接。

  优化招商方式。深化以商招商,密切与全国工商联、自治区工商联等各类商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对接联系,聘请26个异地内蒙古商会为市政府“招商引资联络处”,延伸招商引资触角到全国各地,全力引进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和品牌,形成招商集聚效应。做大平台招商。充分利用各类论坛、博览会等,加强城市对外宣传和综合营销,打造有影响力的招商平台,组织举办了第十四届稀土产业论坛、2022年中国硅业大会、第二届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大会等大型招商活动12场。提升园区招商。结合工业园区以案促改,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提高亩均效益要求,引进亩均产值超3000万元项目27个,超1000万元项目50个,超500万元项目86个,分别增长35%、47%、33%。

  强化闭环服务。完善重大项目包联机制和固定资产投资预警机制,建立签约项目首问负责制、各环节工作落实情况问责制和与年终实绩考核挂钩机制,实行重大项目审批“三包一”代办帮办服务。双良20GW光伏组件一期项目仅用140天建成投产,英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刷新国内同等级变电站“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新纪录,明阳新能源光伏项目实现3个月建成并网发电。

  亮点

  紧盯重点产业抓招引。鲜明提出打造“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两大旗帜型产业集群,围绕稀土和光伏2个旗帜型产业集群和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碳纤维及高分子新材料、制氢储能产业等5个重点战新产业集群,实行“两图、两表、两库、两分析”精准招商,组建20个产业链“双招双引”工作组,分类分级确定目标企业和签约项目清单,集中攻坚招引产业链缺失项目,全力打造全链条现代化产业集群,引进建设产业集群及重点产业延链补链项目占比达85%,其中填补自治区产业空白项目13个。

  大力亲商安商敬商,坚持企业发展需求导向,打造“包你满意”营商环境。出台《打造“包你放心”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实施涉企行政执法“免罚轻罚”清单2.0版,推进柔性执法,依法公平妥善处理市场主体间纠纷,让企业在感到“包你满意”的同时更感到“包你放心”。

  呼伦贝尔市大抓招商、抓大招商

  成效

  2022年,呼伦贝尔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0次,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26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74.7亿元,同比增长48.3%。

  举措

  坚持理念先行,优化发展思路。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分设7个招商引资专项工作组,全年召开7次市委常委会、20余次政府专题会,听取、安排、调度、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施四大班子领导“点对点”包联机制。成立投资促进中心,增加20名事业编制,调整配强招商引资力量。全域发动、全员出动,形成“大抓招商、抓大招商”的良好局面。

  紧抓政策机遇,科学谋划项目。深入研究产业政策、链条图谱、企业分布、发展规律,把握政策形势、推进政策落地、强化政策配套,借助政策争取资金项目、谋划储备项目、规划远景项目,筛选91个招商引资项目进行重点推介。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制定奶业振兴、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企业上市、金融助企等多条政策,印发文旅产业、生态产业、现代农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招商引资方案,出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实施方案》,安排落实专项资金,兑现奖励政策,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招商质效。强化链式思维,紧盯产业链堵点、断点、空白点,组建专班推进,聚焦重点产业,综合运用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资融资等方式,形成以企业链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招商新模式。挖掘优质资源、优势产业,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瞄准优秀企业精准招商,促进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新”产业发展成势,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链不断完善。积极赴京津冀、长三角、山东省、福建省等发达地区开展精准招商工作。分别在厦门、西安举办“呼伦贝尔市招商引资推介会”和“多彩呼伦贝尔、极致草原印象”呼伦贝尔市专场推介会。设立呼伦贝尔驻福建省科技合作联络处。加强与福建、山东等地外埠商会对接合作。

  亮点

  招商结构不断优化。从引进国内资金行业分布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比大幅跃升至56%。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及余热回收、节能减排、供热改造等新兴产业项目对全市产业结构升级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华能蒙东伊穆直流外送岭东100万千瓦风光、中核扎兰屯200兆瓦风电、华能汇流河热电厂热电联产、满洲里市长距离供热改造、昊姆节能科技公司余热回收等一批高质量项目有序推进。

  兴安盟顶格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成效

  2022年,兴安盟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8次,达成签约项目69个,协议总投资548.5亿元,全盟共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78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36.1亿元。

  举措

  强化顶层设计,顶格推进。制定出台《兴安盟招商引资“五大体系、三项机制”》。完善产业体系。实施产业链长、盟旗包联机制,盟旗两级地方、部门(单位)负责人靠前指挥,主动化身“招商员”,任产业链链长、包项目、组专班,高位推动加快产业链发展及重大项目落地进程。强化政策引导。出台新版《兴安盟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用地、科创、旅游、搬迁等10方面为投资企业提供大力支持,优化投资软环境,打造政策洼地。壮大队伍力量。坚持“硬抽人、抽硬人”,成立5个盟级驻外招商组,全年赴97地对接近600家企业,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超10亿元。

  谋划专项行动,提质增效。实施四季集中行动。启动“冬储、春播、夏忙、秋收”项目建设“四季行动”,开展秋冬季集中行动,以项目落地、资金到位为导向,动态储备了96个前期手续成熟度高的优质项目,举办3次集中签约活动,签署59项合作协议,投资金额397亿元。实施能人返乡工程。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开展“四乡工程”,将“能人返乡”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动态建立兴安籍能人库、兴安骄子库,精准化、精英化收集能人代表484人、骄子代表144人,相继召开4场能人返乡现场会,签署26个合作项目。实施冬季集中签约。变“猫冬”为“忙冬”,以“冬忙”迎“冬收”,举办兴安盟冬季旅游推介会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赴青岛参加内蒙古对外开放(青岛)招商引资推介交流活动,期间签署18项合作协议,投资额达234.3亿元。

  宣传推介不停,发声造势。发布启动兴安盟域牌形象,摄制全盟招商引资宣传片。云推介不停歇。全年与23家主流媒体合作,面向16省23市全面开展大型直播推介活动,超过10万人次线上观看。云洽谈不间断。与750余家企业召开330余场线上会议洽谈磋商,推进各项合作。主题宣传不断档。将7月份确定为主题宣传月,开展4轮28场直播,全面推介盟内各地区产业基础、地区概况和特色产品。确保“线上不断线”,各项合作有序推进,全面提升地区知名度、影响力。

  亮点

  突出以商引商,以企引企。成功实践1例装备制造业以商引商典型案例,内蒙古兴美科技有限公司瞄准上下游,协助引入了5家配套企业,涉及投资金额17.35亿元,其中2家企业整体搬迁落户兴安,特别是极铸工业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已列入自治区重点项目范畴,在全盟实现了精密装备制造产业的链式破零和突围。

  借力校友经济,汇聚动能。深化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26所高校校友企业家交流合作,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主题,切实推动地企合作共赢,成功举办了3届校友经济论坛,签署56项合作协议,金额达379亿元,持续做大做强校友经济,助力地方发展。

  通辽市动真碰硬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成效

  2022年,通辽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5次,达成签约项目584个,协议总投资1887.6亿元,全市共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54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312.6亿元。

  举措

  对标先进,迎难而上,动真碰硬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高效开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辽宁朝阳等地学习考察,结合通辽实际,出台《通辽市2022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6个配套文件,确定2022年为“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若干措施》,推动全市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高效开展。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全力推进。市委、市政府每季度进行重点项目拉练和通报点评,全市上下持续保持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浓厚招商氛围。2022年12月下旬,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总结部署会,全面总结,分析问题,对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再动员、再部署。

  深化改革,强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为招商引资保驾护航。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市场主体反映的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服务企业群众办事的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营商环境的系统性竞争力整体增强。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全市重点招商项目实现“项目管家”服务全覆盖,对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全要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店小二”服务。对全市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实施动态跟踪、定期调度,依法依规全部兑现历史遗留优惠政策资金1.8亿元。多种渠道集中开展招商引资业务培训,招商干部实战能力不断提升。创新编制并动态更新《通辽市投资合作项目库》《全国各省市优势产业集群》等参考资料,为精准招商提供服务。

  亮点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全面实施“全员招商、全域招商、全季招商”,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新签约、到位资金等招商引资主要指标较同期均呈倍数增长。

  紧紧围绕绿色农畜产品、绿色煤电铝、现代能源示范、镍循环经济、中(蒙)医药五大产业集群开展精准招商,积极打造全球最大的陆上风机整机生产基地、世界小品种氨基酸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投资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全的铝和铝后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镍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纳米微晶新材料产业集群、玻纤建材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招商势头强劲,前景广阔。

  赤峰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

  2022年,赤峰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8次,达成签约项目588个,协议总投资2329.4亿元,全市共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740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341.7亿元。

  举措

  明确方向,高站位做好布局谋划。围绕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谋划全市主导产业,明确了全市8个产业集群、18条产业链,建立市四大班子领导牵头、市直部门推动、旗县区承接的责任机制,出台了建设“双百双千基地”“千亿级别产业集群”、打造“国家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基地”等配套政策。

  汇聚资源,高效率创新方式举措。提升招商引资“走出去、引进来”的效能。成立“一中心两专班”对招商项目实施“旬调度、月通报、季督查”,及时跟进推动项目进展。出台“防疫泡泡”请商政策,对外地客商实施闭环管理服务,有效促进在谈项目签约落地。设立新能源发展基金,带动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建成自治区首家大数据产业链招商平台,为全市提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指引,推动各旗县区全面实施“一图(招商地图)、一谱(产业链图谱)、一库(招商项目库)”的信息化招商。紧盯国家政策方向,针对重点地区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国家推动高载能行业转移等政策红利,借助第三方机构资源及时出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专项行动方案》《赤峰市高载能行业产业链招商引资图册》等,为靶向招商提供有效工具,实施驻点招商、专项招商。

  夯实基础,高标准提供要素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围绕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高质量建设项目承接平台,全市建成6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集中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千米,规划建成面积221平方千米,不断提升园区软硬件配套服务水平等。针对现行相关政策未覆盖到的重点招商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事项,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解决。进一步优化“飞地经济”政策,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在旗县区间“应飞尽飞”,推动重点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

  亮点

  举办第四届“赤子峰会”,聚焦乡村振兴主题,邀请天南地北赤峰人及各界专家、企业家500余人参与支持赤峰建设发展;举办“投资赤峰 共赢未来”招商引资网签大会,通过线上线下集中签约晒成绩、添动能,年内举办6次签约大会。

  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依托,优化提升全市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热线诉求办结率92.61%、解决率89.65%、群众满意度89.31%。

  (本版图片由各盟市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内蒙古二0二二年招商引资工作盘点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第06版: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招新招优招强 做大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