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份稳定的收入解决了我家大难题!”

  □本报记者  安寅东  通讯员  曾令刚

  早上8点多,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胜泉村养殖基地饲养员王利利正忙着拉草拌料,准备给牛添草饲喂。今年40岁的王利利是胜泉村低保户,自己不能干重体力活,还需要独自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2019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帮忙协调他到胜泉村养殖基地,干起了饲养员的活儿,他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年3万多块钱,活儿还不累,解决了我家的大难题!”王利利笑着说。

  过去,胜泉村以发展传统种植产业为主,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薄弱,收入来源单一、发展后劲不足。2019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申请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0万元,购买45头基础母牛,放到养殖基地进行饲养,每年以分红的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增收了15万元左右,村里用这些钱改善了基础设施,每年还为脱贫户交防贫保险。”胜泉村驻村第一书记杜伟华介绍说。

  像胜泉村一样得到实惠的还有水泉镇团结村。团结村共有515户、1258口人,辖3个自然屯。过去,连接村上主干道的2条断头路都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针对这一情况,水泉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0万元,实施水泥路断头路建设项目,累计修建道路1140米。

  “过去一下雨,道上都是泥,车走不了,现在修了路,方便多了,我们心情也舒畅了。”团结村村民高庆军高兴地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近年来,突泉县把管好用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作为抓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环,以项目资金为支撑,聚焦群众所期所盼,实施惠民项目,不断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突泉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刘彤介绍,2019年至2022年,突泉县积极争取到中央、自治区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371万元,涉及9个乡镇145个村,进一步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10万多名群众从中受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要闻·广告
   第07版:科技
   第08版:青春号
   第09版:首府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守一份初心 添一抹暖色
认领民生实事
多点发力让党员教育“多点开花”
直播带岗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这份稳定的收入解决了我家大难题!”
甘旗卡镇来了公安普法“小分队”
变“单打独斗”为联动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