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头市——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平台

  近年来,包头市始终坚持把城市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统筹谋划、高位推动,从“五个维度”全方位嵌入,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更加由衷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一、坚持顶格推进,“统”的力度持续加强

  抓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2022年,市委召开常委会研究民族工作7次,市委书记深入基层调研民族工作11次,全年召开创建推进会、领导小组会、民委委员会等会议10次,召开全市第15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模范集体和个人100个,着力推动民族工作顺利高效运行。建立“双提醒、双督办,双包联、双挂点等组织调度、联席会议、专项推进、提示督办、综合保障”机制,压实“八进”牵头部门、民委委员单位责任,调动全社会各领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二、实施网格化宣传,“和”的共识广泛凝聚

  多措并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成立102支“红石榴民族理论宣讲队”,选派1031名宣讲员,开展“百姓百人百团”巡回宣讲等活动5200余场,参与群众超100万人次。发挥好全市907个民族工作助理员作用,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各项要求抓在日常、融入经常。在主流媒体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专栏12个,电视台在重点时段公益宣传1000余次。举办第9届文化旅游节、第32届那达慕大会、第19届民族音乐会等品牌活动和主题演出300余场。编排的漫瀚剧《都贵玛》、话剧《为正义辩护》等11部文艺作品,荣获自治区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

  三、强化典型培树,“优”的导向鲜明树立

  坚持培育点、连好线、拓展面、广覆盖,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主题广场、景观小品64处,按照“一区一主题”,深化“齐心协力建包钢”“军民融合护团结”“北梁安居促三交”等创建内涵,全年培树国家级示范单位2个、自治区级示范单位13个,分类重点打造星级示范单位371个、“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39家,形成“黄河文化示范带”“现代化示范带”“红色文化示范带”“守边固边兴边示范带”。

  四、增进民生福祉,“实”的基础全面筑牢

  以“有解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印发《新时代支持达茂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用足用好各级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牵头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类项目65个,建立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05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6万人,新增就业6万人。持续完善医疗保障待遇政策,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组建公共法律服务律师团,为企业、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1.5万人次,全市806个嘎查村社区全部配备法律顾问,培育“法律明白人”2462人。深入开展“千名律师进乡村”行动,全市99家律师事务所与545个村(居)委会签订公益法律服务协议,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五、落实国家“三项计划”,“融”的态势发展良好

  认真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160名师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组织2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组织200多名各族少年儿童开展研学、联谊活动10场,组织1000多名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西部计划包头专项”、“青春建功乡村振兴”等行动12场。认真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与六盘水市、银川市和我区6个盟市建立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联动协作机制,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流动;培育“红石榴”系列品牌,筹建市级“红石榴民族工作专家组”和“红石榴民族理论宣讲团”,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联盟”和“红石榴志愿服务队”10支,打造“红石榴家园”75个、“红石榴文化大院”15个、“红石榴创业就业培训室”25个,全方位满足各族群众生活和工作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社会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出彩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作贡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续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平台
扎实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助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建设 奋力书写新时代民族工作兴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