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招才引智”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本报记者  宋爽  通讯员  苏日娜

  “树高千尺不忘根,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培育了我、教育了我。作为土生土长的缸房地村人,我的内心一直有个愿望,就想为家乡做点事,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致富。”连日来,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缸房地村党支部书记刘刚,在为全力助推缸房地村旅游形象IP“三十里缸房地”的打造工作忙活着。

  2021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刘刚带着积累的经验和开拓的视野回到家乡。为了留住来往的游客,刘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营资本500多万元,建成3个旅游驿站。2021年建成缸房地旅游服务区,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当年,缸房地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该村还陆续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荣誉。

  在石拐区,像刘刚一样的返乡能人不在少数。五当召镇新曙光村党支部书记温宽、吉忽伦图苏木爬榆树嘎查党支部书记刘文艺、三岔口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辛吉盛等都是返乡建设的“带头人”。

  他们的回归,与石拐区持续实施招才引智各项举措,大力营造亲商敬才环境密不可分。石拐区以组建石拐籍域外域内人才库为切入点,大力挖掘石拐籍人才,搭建沟通联系平台,同时强化“育才”举措,持续深化人才储备池。近3年来,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的方式共计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9人。

  为了让返乡创业人才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让他们在乡村振兴、新能源、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石拐区组建人才服务专班,落实引进人才项目申报、住房、子女就学、奖励补贴等一揽子人才服务保障政策,提供全程优质高效服务。另一方面,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选派部分引进人才到数字、科创、高校园区等经济主战场、重点岗位、重点项目、基层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参与全区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在破解引才困局的同时优化留才环境。

  “非常感谢石拐区能为我们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为石拐区作出更大的贡献!”包头市绿缘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包头市科技特派员胡伟表示。

  除了吸引在外人才“回家”,石拐区积极招引驻呼驻包高校毕业生建设石拐。苏日娜是内蒙古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夕,她看到了石拐区苏木镇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公告,合适的岗位、发展以及求贤若渴的诚意让她坚定地选择了投身基层,来到了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只有把黄土踩成路,才知道每家有几根筷子。从基层‘小白’成长为多面手,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希望可以尽自己所能为石拐区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贡献。”苏日娜说。

  筑巢引凤揽英才,石拐区全力掀起“招才引智”新攻势,千方百计集聚最需要、最匹配的“才”和“智”,奏响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时代乐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市场监管
   第07版:公告
   第08版:公告
   第09版:公告
   第10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出彩
◎每周一学
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汲取奋进力量
党员教育管理要在提高质量上下真功
一位耄耋老人的 “特殊党费”
“宝藏”书记拓宽致富路
弘扬雷锋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让“招才引智”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