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圆舞曲”的回响与共鸣

——话剧《桃李湖畔》观后
董柏辰 兰可盈 摄
  ◎高明霞

  《桃李湖畔》是以内蒙古大学建校为故事背景的原创话剧,3月25日在呼和浩特市民族剧场首演后产生热烈反响。

  《桃李湖畔》创作团队成员的年龄平均30岁左右,大都是内蒙古大学非戏剧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该剧从创意到上演历经两年时间,期间,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相关部门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对剧本和舞台呈现提出许多具体指导意见。剧本经过反复研讨修改,进入排演阶段后又经过二度、三度创作打磨,最后与观众见面。

  内蒙古大学赓续60多年的精神在这部剧作中得以生动体现,以舞台艺术形象特有的召唤力引发莘莘学子心中美好的青春追忆,实现了一次台上与台下共同的情感体验,观众中形成了一个有关“内蒙古大学桃李湖畔”的言说话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李建军说:“《桃李湖畔》是很有独创性和感染力的一台戏。它讲述了内大辉煌的建校史,也展示了内大人的理想主义精神。客观的舞台呈现与抒情性的独白相结合,历史性的画面与现实性的情景相映照,给观众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它必将成为所有内大人可以共享的精神盛宴。”

  可以肯定,《桃李湖畔》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思想内涵的话剧,虽然它和一切舞台艺术作品一样,在初始阶段不免稚嫩,存在这样那样有待提高完善之处,但它为今后继续提升奠定了很扎实的基础,有望以其独特的校园文化气质和诗意美学韵致走向尽善尽美之境界,这也是观众的共同期待。

  内蒙古大学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发生过许多值得讲述的故事,各学科领域都涌现出许多杰出人士,更多默默无闻的教工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奉献了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一部话剧怎样承载校史的长度与厚度,对于编剧鄢冬博士是一次不同于学术论作的挑战。鄢冬接受编创校史题材话剧的任务后突然深沉了,感觉他有段时间恍如丢魂一般,钻进校史馆和有关校史的书籍资料中,不断在校园各处游走,采访学校的老教师们,甚至于一棵树、一片叶子、一棵小草都细细观察和询问,他的灵魂穿越了,回到了1957年。于是《桃李湖畔》出现了寻找精神寄托、与青年时代的爷爷奶奶们对话的小兰,她以讲述人的身份回溯建校初期内大人的故事。戏剧影视作品中的“穿越”手法不新鲜,《桃李湖畔》巧妙之处在于年轻编剧艺术创作心灵“寻根”过程,借助小兰这一人物实现了叙事逻辑与角色逻辑的统一。通过个性化、内心化的叙事沟通当下与过去的对话关系,宏大的历史观艺术地浓缩在日常性的校园生活情境中,典型化地表现了内蒙古大学建校之初来自祖国各地名校教师的理想主义情怀,无私奉献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悉心培养人才、孜孜不倦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境界,以及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纯真友谊与爱情。剧中虚构的人物如孟树、刘芸、夏冰、秦默言、王保山、刘兴等,作为典型形象集中了内大人的风采,是大家所“熟悉的陌生人”,历届校友都可以从剧中人身上看到老师和同学的身影,剧作在虚构的情境中展现出人物真实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戏剧,《桃李湖畔》不仅秉承了真实性、典型化的艺术创作原则,同时在剧情结构和叙事方式的设置上,打破惯常的线性结构和写实手法。剧作不囿于“戏剧体戏剧”强化外在矛盾冲突、强调情节结构起承转合严密的连贯性,较多地运用“叙事体戏剧”的结构方式,突显诗意性、散文化的意境;故事发展以人物的理想追求,主要是小兰的情绪情感贯穿,观照历史的视角更为自由灵活,多重时空转换自如,故“形散而神不散”。这种具有叙事体特征的现实主义戏剧,如何呈现在舞台上,如何将其浓厚的文学色彩转化为舞台人物行为,对导演而言是个具有探索性的考量。青年导演哈布日,以往在戏剧教学过程中执导过不少经典话剧,具有比较丰富的舞台经验,但承担《桃李湖畔》这样的原创大型剧目,在题材上又具有“史”的规定性的作品着实是第一次。从舞台呈现看,哈布日在深入领会剧本意旨的基础上,赋予舞台更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写实与写意巧妙融合,通过《社会主义好》《青春圆舞曲》等乐曲体现时代氛围,借助活动的椅子表现课堂气氛。挖人工湖的劳动场面有具象的动作,也有意象化的定格造型,制造出一个群体人像背景场面,与前台人物对话相呼应,犹如群雕,将内大人的桃李湖情结形象化地展现在舞台上。

  剧中《青春圆舞曲》群舞的设置,是本剧的华彩篇章和点睛之笔,生动表现了50年代艰苦生活环境中青年学子单纯、乐观、浪漫的精神风貌,具有很强的艺术共鸣效果。最可称赞的是导演对演员的训练,不刻意强化表演技巧,主要是让演员进入人物角色,保留非专业演员的笨拙和生涩感,恰到好处地演出了那个时代大学生朴实无华的性格特征。在台词处理上,剧本中的人物语言富有哲思,诗化特征突出,导演没有特别要求演员必须字正腔圆地说话,她根据演员口音和言语特点进行处理,使文绉绉的台词带上了个性色彩。导演舞台调度意志的实现,离不开舞台美术设计和灯光设计,王晓威、敖日格勒两位青年设计师,最大程度地降低资金,最大限度迁就简陋的舞台条件,简单的设计制作不乏诗意情境,当然,舞台场景如果再开阔些会更有意境感。

  《桃李湖畔》青春盎然,《桃李湖畔》年轻的创作团队有作为、有担当,为风华正茂的内蒙古大学留下了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作品,在戏剧舞台上第一次活态展示了全国各地著名大学援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小视角切入历史,在真实的细节中折射宏大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特别希望这部话剧首演后继续修改提升,精益求精,以更加充沛精美的面貌出现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能够留得下、传得开,充分发挥它应有的 “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社会效应。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中国美术馆《内蒙古印象》摄影展赏析
~~~——谈扎拉嘎胡的理论研究与文学评论
~~~——话剧《桃李湖畔》观后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文旅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文艺评论
   第08版:北国风光
   第09版:云上103
   第10版:生态环保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法治
探寻“韵”与“亮”中最深的延长线
理论的自觉与创作的超越
“青春圆舞曲”的回响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