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海市乌达区爱民佳苑社区,有这样一条“小板凳”,板凳这头连着小课堂,那头连着大道理,这是该社区积极探索的文明实践新形式——“小板凳课堂”。这个“课堂”通过切合居民的场景、贴近群众的语言,从“把居民喊过来”变为“将居民聚一起”,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春日暖阳下,10多位居民围成一圈,一个笔记本、几个小板凳,社区宣讲员通过“小板凳课堂”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群众家门口。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畅谈城区的新发展、新变化。爱民佳苑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娜说:“我们以‘拉家常’的形式,讲述过去几年的变化、讲党的好政策,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让居民听得懂、记得住。”如今,“小板凳课堂”已成为社区进行理论政策宣讲、收集民情民意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小区环境好了,门口就有公交站,出行也便捷了,为我们老年人还新建了助老餐厅,社区还时不时举办活动,日子过得是越来越舒坦。今天听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社区老党员王祥说。
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传递到哪里,理论宣讲就跟进到哪里。2021年,爱民佳苑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提升辖区居民满意度为目标,充分考虑辖区党员群众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创新学习形式,推出“党建引领促创新、党建引领促治理、党建引领促提升”三大主题特色的“小板凳课堂”。
“小板凳课堂”不受场地限制,选个小场地,几个小板凳围成一圈,就是一个小课堂。课堂设在居民中间,党组织和居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用“乡音”传“党音”,让宣讲更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宣讲通俗易懂,少了距离感,多了亲切感,我喜欢这样的宣讲方式,很接地气,更容易理解。”谈起“小板凳课堂”,居民林红梅说。
自“小板凳课堂”成立以来,爱民佳苑社区共计开展宣讲20余次。对征集到的30余条意见建议,社区党委立刻做出相应对策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于高龄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社区党委以“送学上门”的方式进行走访慰问,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小板凳课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面对面征集意见和建议,进行精准志愿服务,搭起一条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为辖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爱民佳苑社区党委书记甄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