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架线工”劳务品牌带动5万多人就业,“丰镇工匠”劳务品牌带动1万多人就业,“兴安草原绣娘”劳务品牌带动2.6万多人就业……这一个个“蒙字号”劳务品牌,成为我区农牧民就业增收“金名片”。
一根安全带,百米高空走钢丝,这是赤峰敖汉旗架线工杨继波的日常工作,凭着高超技艺,月收入1.5万元。“比在老家种地强,周围亲友都干这行。”杨继波说,这得益于人社部门的专业培训和自身不断地实践。
近年来,赤峰市人社部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和经纪人,强化跟踪服务和品牌宣传等举措,充分发挥“敖汉架线工”品牌化效应,每年为敖汉旗创造劳务经济收入17亿元。“敖汉架线工”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甚至还远赴苏丹等国施工。
“敖汉架线工”是我区劳务品牌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生动剪影。近年来,我区按照“一县一品牌”要求,健全劳务品牌建设机制,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和产业容量,积极培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等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劳务品牌,促进更高水平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打造“敖汉架线工”等6个国家级劳务品牌、“土默特乳制品制作工”等30个自治区级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就业超60万人。
“我每天能制作2000多个丰镇月饼,一个月能轻松挣5000多元。”近日,在丰镇市月饼加工园区,工人张凤一边揉面剂子一边说。
“丰镇月饼”是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年产值2.5亿元。乌兰察布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卫东表示,在丰镇月饼制作工培训上建立乡镇、办事处组织学员,学校抓好教学,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协调配合,企业和行业组织落实“四位一体”的就业培训机制,每年培训技能人才千余人,为劳务品牌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这种传统布鞋,鞋底和鞋面都是我们绣娘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穿着柔软舒适、吸湿透气。”兴安盟科右中旗刺绣扶贫车间刺绣推广大使白晶莹向客人介绍着产品。
一个个工艺精湛的刺绣,带动兴安盟近2.6万人就业,这是劳务品牌发挥的巨大威力。
自治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伏凌涛说,我区重点发展适合当地社情、民情的劳务品牌,加强品牌的“含金量”建设,助力不同年龄段的农牧民群体实现就业和增收。
市场需求大、吸纳就业多,还简单易学……服装缝纫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成为很多家庭就业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地人社部门重点扶持的产业。去年化德县人社部门开展技能培训16期,培训学员近千人。目前,化德县有服装企业235家,带动就业2.6万人。该县人社局曹玉海表示,化德县以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为重点,强化培训与鉴定有机结合,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城乡劳动者高质量就业。
2022年,我区共培训农村牧区劳动力8.59万人次。伏凌涛表示,在全区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和地区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一批技术技能人才。
全区人社部门大力发展劳务品牌,重点提高品牌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含金量”,一大批劳务品牌和形象代言人在全国斩获奖项,脱颖而出。
巴林左旗是“中国笤帚苗之乡”,全旗8万人吸附在这个产业链上,带动9000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笤帚加工就业扶贫车间43家,安置劳动力1000多人,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2022年荣获“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的李艳垒是“巴林左旗笤帚工”杰出代表,大学毕业后,创办胜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家乡320多户脱贫户、500多名脱贫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赤峰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司银方表示,赤峰市围绕劳务品牌工程建设,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拓展视野,创新思路,通过政府推动、政策驱动、服务促动、培训带动等措施,不断加大品牌打造力度,有效促进全市劳务输出工作的长足发展。
自治区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翟瑛珺表示,我们将加快把劳务品牌打造为“促进就业、返乡创业、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城乡发展”的名片,打造更多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劳务品牌,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十四五”期间,将培育打造自治区级劳务品牌30个、国家级劳务品牌15个。到2025年底,50%以上的旗县(市、区)拥有特色劳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