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生命逝去换来数个生命重生

  □见习记者  李存霞

  前不久,鄂尔多斯市一名中年男子突发疾病,经东胜区人民医院全力抢救医治无效,再也没有醒过来。他的亲人忍着巨大悲痛,决定捐献他的器官,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他的生命,让需要帮助的患者重获新生。

  在鄂尔多斯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患者家属郑重签订了器官捐献同意书,捐献了患者的肝脏、肾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团队默契配合,完成了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手术。

  为了表达对捐献者至高的敬意和缅怀,医护人员为捐献者举行了庄重肃穆的告别仪式。这份生命的延续,为3名重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人体器官捐献是挽救患者生命、服务医学发展、传递人间大爱、促进社会文明的高尚事业,公民自愿器官捐献是我国器官移植唯一的合法来源。

  鄂尔多斯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张艳说:“人体器官捐献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崇高体现,近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这是一项造福社会的善举,对倡导无私奉献、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2011年,我区作为全国第二批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试点地区,全面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成立了全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自治区红十字会建立了捐献和移植工作办公室,着力推进捐献公益宣传、规范管理进程,持续完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流程,不断改进捐献服务,有效提升了捐献成功率。

  同时,全区各级红十字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结合学雷锋纪念日、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和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等关键节点,联合各相关部门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等“三献”知识,深入开展“生命接力+生命教育”等活动,不断提升居民公益奉献意识,动员更多志愿者加入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让爱心不断传递,让更多生命得以延续。

  2012年1月,遭遇车祸不幸离世的徐女士成为内蒙古第一例人体器官捐献者;包头市的陈大宾和郝建华夫妇双双志愿捐献了遗体、角膜,让眼疾患者得以重见光明;2022年,医务工作者王猛捐献器官挽救多人生命……他们都是普通人,却在生命尽头用奉献传递希望,谱写了一曲曲人间大爱的生命赞歌。

  “感恩你无私的壮举,让我的生命有奇迹,感恩你无私的传递,让我的生命延续下去……”家住包头市的冯殿国是一位器官移植受益者。2015年,冯殿国查出患有尿毒症,2017年,他进行了肾移植手术,重获生命希望。经过休养后,冯殿国的身体完全恢复了,他创作了这首原创歌曲《生命的延续》,表达了对器官捐献者的无限感恩。

  “对于年过半百的我来说,‘重生’之后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我的心中充满感恩之情。我现在也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希望能把这份爱一直延续下去。”冯殿国说。

  2022年,自治区红十字会组建成立内蒙古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总队,在全区范围内招募了“三献”志愿服务骨干40名,重点围绕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区有44个“三献”志愿服务队、1800多名志愿者在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三献”工作,共同营造尊重生命、奉献大爱的社会新风尚。

  截至目前,全区遗体(角膜)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83250人,实现捐献388例,其中器官捐献119例、遗体捐献178例、眼角膜捐献91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社会
   第08版:乌海
劳务品牌擦亮就业增收“金名片”
电影《脐带》走红
绿皮火车驶林间 防火宣传不停歇
@参保人 医保政策认知误区,你有中招的吗?
◎社会速评
好家风浇灌出“文明花”
一个生命逝去换来数个生命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