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装箱的“菜鸟驿站”

西部陆港“散改集+新能源”项目智慧甩箱现场。本报记者 刘墨墨 摄
  “裴队长,我们能坐你的车吗?”

  “没问题,上来吧!”

  车辆启动,靠近陆港时只见大门上的红外感应器一闪,顺利通过。

  终于见到了“它”的真面目:整齐的集装箱排列成对,上百辆一模一样的卡车有序地穿梭着。

  不靠江,不沿海,陆港是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坐落于包头市九原区的西部陆港就肩负着这样的职能。与南方陆港不同,西部陆港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运煤。

  “怎么没看见煤呢?”

  “都装在集装箱里呢。”

  我们的向导裴建强队长指着一摞摞集装箱告诉我们。只见一辆大叉车正在进行甩箱操作,它将其中一个集装箱紧紧夹住,稳稳地放在一辆新能源运煤卡车上。

  这就是西部陆港“散改集+新能源”数字化大宗物流运输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散装车变成集装箱,运用新能源卡车运输,全流程大数据管理。

  G7数字陆港运营中心负责人傅国裕向我们介绍了西部陆港对传统运煤方式的改变。过去,运煤车在煤矿取货,长途运输后到达电厂,■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煤炭也有损耗。如今,新能源卡车在煤矿装箱后运到陆港中转,再由陆港装车开往各地电厂,全程不需要等待,也无需充电,在陆港换个电池就能走。

  “原来1辆车运煤3天跑2趟,现在1天能跑4趟,运输效率提升了3倍。”傅国裕说。

  陆港就像一个“菜鸟驿站”,收集集装箱,再分发给各地电厂。

  煤炭集装箱号称“会说话的箱子”,它就是让新能源卡车畅通无阻的秘密。每个集装箱上都装有RFTD感应设备,装多少煤、从哪里来、联系人是谁,一“感”便知。

  新能源车也浑身都是宝,司机打卡设备、GPS设备、载重设备、EMS设备一应俱全,抓集装箱的大叉车也同样装有感应器和称重设备,确保装卸全程可视、可控、可信,“不会装错一辆车,不会丢掉一块煤。”

  在陆港内的G7绿港大数据控制室,大屏幕上的一条数据十分醒目,“今日节省燃油1200升,碳减排3780千克。”

  九原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王建安介绍:“西部陆港的存在,不仅节省了运煤时间,还让运煤过程更环保了,真正实现了数字物流和绿色交通的设想。”

  “没有煤灰,没有噪音,全程不用下车,收入还翻了倍。”从事煤炭运输多年的裴建强,谈起驾驶新能源运煤车后的改变,也是赞不绝口。

  从2021年落户包头至今,西部陆港新能源运煤卡车已经从30台发展到了1100台,发展势头迅猛。

  在西部陆港,我们看到了“旧”能源和新能源的碰撞、传统运输模式到低碳智慧运输模式的更迭,煤炭运输载体和运输模式已经发生了质的蝶变。

  “‘呼包鄂乌’联动已经在规划当中,我们希望在内蒙古打造更多像西部陆港这样的‘无人口岸’,把这张绿色交通网织得更密。”傅国裕满怀憧憬地说。

  离开陆港时,我们得知“散改集+新能源”智慧甩箱应用在去年登上了《财富》最具影响力物联创新榜单。相信用不了多久,绿色陆港的春风就会吹遍北疆。

  (本报记者  红艳  蔡冬梅  徐跃  刘墨墨  金泉  张慧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科技
   第08版:读图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习近平向第四届联合国 世界数据论坛致贺信
学深悟透担使命 踔厉奋进新征程
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开幕
航天日走进 中国航天博物馆
习近平接受外国驻华大使递交国书
集装箱的“菜鸟驿站”
读书千字摘(23)
自治区争取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 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8.89亿元
张亮:扎根基层书写碳汇绿色答卷
内蒙古银保监局召开全区“金融助企百千万”春风行动启动会
呼和浩特市雅迪旗舰店盛大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