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锁圪梁村,土地零散,高低不平、田埂多。过去,田间没有农机作业道路,从种到收几乎靠人工。
“以前种的玉米像‘插花’地,大型机械开不进田里,在‘巴掌田’里浇水费时又费力,现在政府给我们把田整齐了,还修建了水渠、机耕道,收割机、插种机这些大型机械下田作业方便得很。”农户王蛇说。
近年来,达拉特旗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小田改大田”及土地平整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千方百计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的“加法”,以田间耕作畅通为标准,通过小田变大田、田埂截弯取直、合理布局田间道路和浆砌路肩、铺设碎石路面等方式,确保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农机能下田,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耕作道路的通达。
达拉特旗农牧局副局长王勇说:“今年自治区、市下达达拉特旗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5万亩,计划总投资1.06亿元。主要通过实施灌溉与排水、土地平整、地力提升、田间道路、防护林等一系列工程,将零零散散的‘粮地’整合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良地’,有效解决土地‘碎片化’、田间道路通达率低、机械化率低、水资源利用率低等制约农业发展的难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效保障。”
达拉特旗位于河套平原腹地,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旗耕地总面积27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226万亩。近年来,达拉特旗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认真抓好项目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后期管护。截至目前,全旗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52万亩,其中,2019-2022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5万亩。
达拉特旗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力争将每项工作做细做实,为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基础。为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成立了以旗分管领导任组长,各苏木镇镇长、旗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提前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利用“冬闲期”开展项目设计招标,为来年工程“早动工”做足准备。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等相关规范要求,编制设计实行“三进三出”(即进实地勘测、再设计,进农户沟通、再修改设计,进实地核实、再确定设计),确保设计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符合生产需求。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实行“量身定制”,细化优化分类,并进一步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将亩均投资标准从1200元提高到1500元,2022年提升到1800元,2023年提升到2800元,构建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体系,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引导项目区的受益农户“投工投劳”,调动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项目建设中,达拉特旗重点狠抓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多措并举,按时高质量完工,确保不误农时。实施流程作业,根据任务完成时限,详细制定工作推进流程图,挂图作战,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实行日调度、周汇报、月总结,全程督导推进。实行领导包联包片,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及时跟进整改,有力保障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实时兑付资金,确保施工现场人、机、设备同步作业。
达拉特旗高度重视建设成果的使用和维护,明确管护责任,项目建设后及时和乡镇签订移交接管协议,确保工程发挥长期效益。财政部门根据任务面积、绩效评价等配套管护资金,用于项目日常维护。同时转变经营模式,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为“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奠定基础,有利于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参与,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提高农户收益、优化建后管护。项目实施后,全旗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逐年上升,实现了促进小农户分散经营向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乡村振兴“地”气十足。达拉特旗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通过“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农业新格局,达到农业“四控、三增、两减、一统一”的综合效益,即控水控肥控药控膜,耕地质量提升、有效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增加,减少人工、减少时间,统一规模化经营。井灌区亩均用水从350立方降至220立方,亩均新增粮食产量约100公斤;黄灌区斗渠行水期缩短3-5天,亩均用水从400立方降低至300立方(含冬灌),亩均新增粮食产量大约140公斤。
粮稳则天下安。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近年来,达拉特旗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创新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打造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标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1年以来,全旗已累计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152.5万亩,占全旗基本农田的67%。全旗粮食产量由2010年的11.83亿斤增长至2022年的16.5亿斤,增幅达39.5%。